【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集训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集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0 16:32:10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名题集训 打印版
(一)(2019·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 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 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___ 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 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
(2)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三)(2019·湖北荆州)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3.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4.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四)(2019·江苏扬州改编)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为蒲亭长      ______ __
(2)枳棘非鸾凤所集 _____________ 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五)(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
(2)贤___________________
(3)恐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樊哙又当面阿谀奉承,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课件31张PPT。【备考2020】统编版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解题指导+名题集训专题13 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名题集训(一)(2019·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C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B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C(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味美 反思,反省 这,这样 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
(2)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三)(2019·湖北荆州)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D A 3.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C4.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B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 兼济之志也 谓之闲适诗 独善之义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四)(2019·江苏扬州改编)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担任 栖息,停留 / /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五)(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C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
(2)贤___________________
(3)恐_______________这品德高尚,贤能担心,害怕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樊哙又当面阿谀奉承,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请阅读《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名题集训 答案版
(一)(2019·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
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休祲降于天。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C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B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C
(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 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 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___ 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 __
味美
反思,反省
这,这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
(2)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三)(2019·湖北荆州)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①,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②。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③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④,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⑤,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⑥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
【注释】①仆虽不肖:我虽不贤。②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所坚守的是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③陈力:尽全力。④雾豹:藏在深山的豹,与“冥鸿”均喻指隐退的贤人。⑤出处:出,出仕;处,退隐。⑥言而发明:用语言阐发清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正:准则,标准
D.得志,与民由之 由:缘由,理由
D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学而不思则罔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妾妇之道也/不闻天子之诏
D.独行其道/不独亲其亲
A
3.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C.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D.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C
4.对《与元九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统领全段,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B.作者写闲适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写讽谕诗是表达“独善之义”。
C.白居易奉行孟子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D.选文提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创作观。
B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四)(2019·江苏扬州改编)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释】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为蒲亭长      ______ __
(2)枳棘非鸾凤所集 _____________ __
担任
栖息,停留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吾 近 日 过 元 舍/庐 落 整 顿/耕 耘 以 时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五)(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C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是____
(2)贤___________________
(3)恐_______________

品德高尚,贤能
担心,害怕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樊哙又当面阿谀奉承,想使天下陷于动荡。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诋毁我便让我回去。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课件16张PPT。【备考2020】统编版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解题指导+名题集训专题13 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
【一】命题热点
1.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
2.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3.正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考点指导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无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1)已而/夕阳在山;(2)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1)人不知/而不愠;(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颓然乎/其间者。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二、文言文翻译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格式有:①……者,……也;②……者,……;③……,……也;④……,……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如: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此人一一为(之,代桃花源人)具言所闻。
④省量词: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2.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如上句中的:旷——宽广。“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吾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三】真题例析
(2019·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其句意为: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于是就去拜访他,对他说:你保全你一个人,怎么比得上保全天下呢?因此正确的断句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对、换、留、删、补、调。在翻译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该题中的重点词,以:把;遗:遗留。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ACD三项均表述正确。B项分析有误,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没有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只是刘表和他谈论过钱财的问题。
【参考答案】1.A
2.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3.B
?
请阅读(自测)《1.2 断句停顿翻译 名题集训》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
1.2 断句停顿翻译 考点指导
【一】命题热点
1.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
2.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
3.正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二】考点指导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
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无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1)已而/夕阳在山;(2)中/轩敞者为舱。“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如:(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1)人不知/而不愠;(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颓然乎/其间者。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二、文言文翻译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格式有:①……者,……也;②……者,……;③……,……也;④……,……者也。此外还有“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意思。如: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此人一一为(之,代桃花源人)具言所闻。
④省量词: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2.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如上句中的:旷——宽广。“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吾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三】真题例析
(2019·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其句意为: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于是就去拜访他,对他说:你保全你一个人,怎么比得上保全天下呢?因此正确的断句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对、换、留、删、补、调。在翻译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该题中的重点词,以:把;遗:遗留。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ACD三项均表述正确。B项分析有误,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没有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诚意,只是刘表和他谈论过钱财的问题。
【参考答案】1.A
2.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