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部分中考复习课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古诗文部分中考复习课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17 11: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古诗文部分汕头市实验学校 邱凤珍古诗文阅读考纲考点解读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词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之”“其”“于”“以”
“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准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简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中考古诗文默写及考点解读直接默写为主,
间接默写为辅,
合理分配时间,
做好背诵计划。
1、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窈窕淑女秋风萧瑟天涯若比邻濯清涟而不妖柳暗花明又一村各领风骚数百年古诗文默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直接式默写二、提示性默写
1、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正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写的那样:“         ,          。”
2、成语“择善而从”是由《论语》中“           ”一句概括而来。
3、个别国家总是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填写)
5、“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代:“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春行”的诗句是“    ,       。”
7、“    ,    ”是诸葛亮总结西汉兴盛的主要原因。
8、《观沧海》中运用互文与想象的诗句: “    ,    ;   ,   。”
10、晏殊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却写道:“       ,     ”,表达了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亲贤臣,  远小人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要求(一)阅读题型模拟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朗读或标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材于课文下的注解)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虚词(之、其、而、以、焉、于等)的用法以及一词多义(1个)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要求4.选段内容的理解(大意及主旨)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本题一般分两小题,重点复习课文下整句的注解。)
①要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义,关键字词一定要落实到位,不歪曲,不遗漏。)
②要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语序、句式要体现。 )
③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语言优美流畅。)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方法解读:
准确地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是前五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要求。为提高综合运用文言文基本知识的能力,提高翻译的能力,我们要学会翻译的具体方法。
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要忠实于原文,力求通畅,努力做到文字优美。忠实于原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尽可能做到原文中字字落实。难以直译的句子,也可以意译,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首先应反复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在翻译过程中,要学会以下几种方法:
①留 ②增 ③删 ④调 ⑤换 即保留原样,不用翻译。留的内容包括:国号、朝代名、年号、官名、人名、地名、器物名称。一般名词,都不要译。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
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文言文中多有省略句,翻泽时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致,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致。如介词结构后置作补语,翻译时,要先把介词翻译出来作状语,用在动词之前。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其一犬坐于前。 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文言多用单音词,要相应地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短语。A.谓语前置。
正常情况下,谓语在主语之后,但是,谓语有时可前置,以突出谓语。
如:“甚矣,汝之不惠”。 在文言表达过程中,常常改变表达顺序,形成倒装句式。我们在阅读时,要留意这些倒装句,熟悉倒装的规律。倒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谓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C.介词结构后置。
如:“战于长勺”,“屠惧,投以骨”。翻译时,要把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 D.定语后置,中心词与定语之间常有“之”字,句末常用“者”作语气停顿。
如:“马之千里者”,“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宾语前置。
一般情况,宾语应当处在动词之后,但在文言文疑问句或否定句中,充当宾语的代词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时人莫之许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黄色词的意思。
①委而去之(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③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④寡助之至(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例证明本文论点。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本文重在论述“人和”的重要,有人和,就会得民心,得民心者就会得天下。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请列出历史上能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事例。(至少举出两面个)
① ②_____ (二)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用“|”在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2.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王生不说 音( ) 义( )
(2)李生说之曰 音( ) 义( )
3.与“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广故数言欲亡
4、下列句子中与“吾悉能志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 )
A.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 学者之大忌
C. 请铭之坐右
D.何罪之有
5、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
复习小结 熟悉课文,紧扣注释,有效整理
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联系语境
祝你中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