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08 1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父校区 第一章 走进细胞
高一生物学案(2)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二、【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理解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不同类型细胞的细微结构;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四、【课前预习】
(一)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是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
1、 2、镜筒 3、转换器
4、 5、载物台6、遮光器
7、光圈
机械装置
8、压片夹9、 10、镜座
:11、粗准焦螺旋 12、
13、镜臂
(二)、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步骤:
a、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b、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c、低倍镜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2)转动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0.5cm)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d、高倍镜观察:
(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至视野 。
(2)转动 ,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缓缓调节 ,使物像清晰。
(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 适宜。
e、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
五、【课堂互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还是面积和体积?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
3、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4、视野中一行细胞的多少与放大倍数的扩大和缩小有什么关系?
视野中充满的细胞的多少与放大倍数的扩大和缩小又有什么关系?
5、镜像亮度与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6、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有什么的关系:
7、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是怎么回事?
8、如何进行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
9、透镜要用什么擦拭?
10、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是什么?
11、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12、换高倍镜为什么不能再用粗准焦螺旋?
六、[课堂反馈]
1.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_______→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2.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_________眼从_________注视物镜,使之接近玻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头触及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10×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5~1cm)。
3.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______________将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_______,然后换用 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低倍镜放大倍数_________,但视野_________,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放大倍数_________,视野_________,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_________部分。
4.换高倍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_____________,换上____ ___ 即可。
5.换高倍物镜之后,视野变________(暗、亮),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调节亮度。用 调焦,使模糊的物像变清晰。
6.制作临时装片时,材料要_________(多、少),切片要 (厚、薄)。盖上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_________角,防止装片中产生___________,影响观察。
7、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8、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
A 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9、生物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1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时候,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 ( )
A 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不是在一个平面上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七、[课后拓展]
1、关于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用lO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O.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 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2、使用高倍显微镜的观察顺序是 ( )
①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再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3、用显微镜一个目镜分别和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4、用低倍镜观察某一细胞时,如要换上高倍镜观察,首先需要调节( )
A.装片的位置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细准焦螺旋
5、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6、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
A.目镜5× 物镜4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5× 物镜10× D.目镜10× 物镜40×
7、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丙、丁无螺纹,丙较长。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宜选用( )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8、换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错误的操作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凹面镜 D.转动转换器
9、用高倍镜观察没有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正确的操作是( )
①用平面镜 ② 用凹面镜 ③ 缩小光圈 ④放大光圈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1、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12、.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细胞,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叶绿体 D.细胞核
13、(多选)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
14、(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清原来观察的物体。可能原因是(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课后反思]
PAGE
3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