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第五单元试题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有关我国各地人类活动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分布具有东牧西耕的特点 B.粮食分布具有南稻北麦的特点
C.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具有西密东疏的特点 D.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2.下列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
3.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描述的山脉最有可能是( )
A.昆仑山 B.天山 C.秦岭 D.横断山
读我国渝(图1)、陕(图2)两省市局部地区图,完成4--5题。
4.图中省会城市a、b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成都平原 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C.成都平原 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湟水谷地
5.对a、b两城市及附近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城市附近河流结冰期长,b城市附近河流结冰期短
B.a城市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b城市位于第三阶梯
C.a城市位于湿润区,b城市位于半干旱区 D.a城市位于亚热带,b城市位于暖温带
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6--7题。
6.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7.“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路线1:风光美丽的阿尔泰山、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
B.路线2: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C.路线3: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好客敬酒的藏族人民
D.路线4: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传统主食是白米饭 B.②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C.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麻辣火锅 D.④地区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
10.关于①③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读武汉、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四个城市不同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城市①、②、③、④所属的四大地理区域依次为( )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2.下列关于图中四城市所在地理区域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区域全年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
C.③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B.②所在区域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D.④所在区域夏季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
13.下列关于图中四城市所在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区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多为旱地
B.③与④所在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
C.③所在区域植被自西向东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④所在区域全部属于内流区,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
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0°C等温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5.下列描述符合丙区域特征的是( )
A.瓜果满园,四季飘香 B.农田连片,麦浪翻滚
C.沟壑万千,梯田片片 D.雪域高原,人烟稀少
16.四大地理区域中,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是( )
A.甲、丙 B.甲、乙 C.乙、丁 D.丙、
17.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 国”和“金色中国”。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个区域(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18.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
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
1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我国( )
A.青藏高原的景观 B.西北地区的景观 C.南方地区的景观 D.北方地区的景观
20.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主要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线以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 B.该线以北冬季河流结冰,影响水运
C.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甜菜 D.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
22.在区域地理中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 B. 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
C.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 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
23.以下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7月2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24.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特征 B.气候差异 C. 经济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A _______,B _______, C _______,D _______。
(2)在图上用铅笔描绘出A和B之间的大致界线.它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即
_____________一线.这一线是我国1月份 (0°C)等温线通
过的地方;是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区域所在的干湿区主要为_______地区。
(3)A区域农业以旱作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 海。
2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数字①是__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④是______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__(山脉)和C______(河)一线,该线是l月平
均气温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______(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______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______(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2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Ⅰ区域和Ⅱ区域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相一致,
与 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 带与 带(填写温度带)的分界线。
(2)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因素。
(3)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曲线a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构成该界线的山脉是昆仑山脉、 山脉和 山脉。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分布,逐级 。
是 山脉;巫山西侧是 盆地,东侧是 平原,两地形区的主要作物是 ,农作物的熟制为 。
曲线b为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东西两侧的甲、乙两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 地区,该地区的农业以为 主;以耕地为主的是 地区,该地区的农业以 为主。
甲、乙两地区中,交通线密集的是 地区,人口稀疏的是 地区。
3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部分代表性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④、②
(2)导致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植被 D.地形
(3)③和④的分界线是 (山脉)和 (河流)。?
(4)③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 ,耕地类型为 。?
(5)①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严重。?
(6)②区域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 高原,特有动物 被誉为“高原之舟”。
《中国的地理差异》答案解析
1.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差异。我国农业和粮食分布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我国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具有东密西疏的特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高西低。
2.C 3.C
4.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据图可知,城市a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是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城市b位于黄河的支流渭河以南,秦岭以北,是西安,位于黄土高原。
5.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可知,城市a是重庆市,城市b是西安。重庆附近河流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西安附近河流位于暖温带,结冰期较短;重庆、西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重庆位于湿润区,西安位于半湿润区;重庆位于亚热带,西安位于暖温带。
6.B
7.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从图上来看,路线3没有经过东北地区,所以看不到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
8.D 9.D
10.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可知,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①③两地区之间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同时也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11.D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降水特征。从图上看,①地冬季降水少,但夏季降水多,应位于北方地区;②地即使是在降水最少的冬季,降水量也达100毫米,降水最多,夏季、春季和秋季降水均为最大,所以应位于南方地区;③地全年降水较少,即使在夏季降水量也不多,应位于西北地区;④地降水较少,但比西北地区多,应位于青藏地区。
12.B 13.A 14.B 15.D
16.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甲为南方地区,乙为北方地区。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1月0 ℃等温线或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图中丙是青藏地区,高寒是其突出特征,这里是典型的雪域高原,人烟稀少;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17.D【解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
18.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口占54.7%,北方地区的人口占45.3%,因此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5%,耕地占35.9%,北方地区水资源占19.5%,耕地占64.1%,因此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占35.9%,人口占54.7%,北方地区的耕地占64.1%,人口占45.3%,由此可知,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少;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降水量小。
19.B【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该诗描绘的是西北边塞的景观;此两句诗的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20.A【解析】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该线以北为北方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南方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1.D【解析】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以北戏剧唱腔高亢嘹亮;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大豆和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北方地区的水运不发达,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地区水运发达;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
22.C【解析】“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可以说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及区域农业,区域地形则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区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3.D【解析】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4.B【解析】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北方地区。
25.D【解析】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故选项D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26.【答案】(1)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2)秦岭—淮河 0 800 湿润(3)小麦 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秦岭—淮河是哪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及南北农业生产差异。读图可知,A为北方地区,B为南方地区,C为青藏地区,D为西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1月份0℃等温线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地区降水丰富,主要为湿润地区。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东部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
27.【答案】(1)青藏;地形因素;西北;400 (2)秦岭 淮河;0℃;亚热带;800;湿润地区
【解析】(1)图中数字①是青藏地区,A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该线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④是西北地区,该地区与③北方地区的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l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8.【答案】(1)秦岭—淮河;0;800;暖温;亚热;(2)降水差异;(3)热量差异
【解析】读图可知,(1)Ⅰ区域和Ⅱ区域的大致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2)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差异因素。(3)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
29.【答案】(1)祁连山 横断山脉 阶梯状 下降
(2)太行 四川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稻 一年两熟
(3)400 乙 畜牧业 甲 种植业
(4)甲 乙
30.【答案】(1)C (2)B (3)秦岭 淮河
(4)水稻 水田 (5)干旱 土地荒漠化 (6)青藏 牦牛
PAGE
初二地理试卷·第5页·共10页 初二地理试卷·第6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