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09 2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生物说课课件 ----梧州十五中 马聪颖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第三章最后一节,是学生初步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历程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是生物进化这一章的核心内容,而对整个单元知识的融合与发展而言,本节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本节教材内容较多,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此讲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通过资料分析,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分析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点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物学基础,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对生物进化的原因会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优势。
本节课是整章书一个总结性的内容,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自然选择学说”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可能成为部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劣势。三.教学方法 教 法 学 法实验指导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归纳教学法 实验法
合作探究法
讨论分析法
归纳总结法 四、教 学 流 程复习旧课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分析问题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深化理解
温故知新四、教 学 过 程复习:生物进化的大致趋势是什么?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
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课传授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不同环境中的的桦尺蠖 大家来找茬:桦尺蠖1850年考察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浅色个体占多数
1950年考察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深色个体占多数为什么100年后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

这些动物和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冬天的雷鸟夏天的雷鸟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小游戏环节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捕食桦尺蠖游戏)实验材料:
彩色大背景纸(模拟什么?)
4种颜色各20张小纸片(不同颜色的小纸片代表什么?)。你的假设是: ?
实验步骤:
1、将背景纸展开,在表格中记下纸片的颜色及不同颜色各自的数量。
2、捕食者事先背对桌子,组长将小纸片颜色均匀地撒在背景纸上,不要使纸片粘在一起。
3、学生——捕食者,小纸片——猎物,彩布背景——生活环境。你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直到环境中剩20张小纸片。注意: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4、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纸片的数量,填入表格。
5、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体色与自己相同的后代。每个幸存者后面放上三个同色备用小纸片。
6、充分混合后,重复上面的4至6步。每轮开始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直至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探究实验: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按上面的步骤实施计划并将数据统计在下表中: ①实验中的小色纸块表示什么?拣色纸的同学
表示什么?下面的大张背景纸表示什么?
②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③通过本实验,你认为生活环境对动物的
进化有影响吗? 说说议议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你得出的结论是: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环境有关。
深色桦尺蠖为什么由少数变成多数?浅色的桦尺蠖却由
多数变成少数呢?
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
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我问你答 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课文,了解达尔文其人,其有什么贡献? (阅读课本P64-P65相关内容)
(2)课后阅读课文P62,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本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实例分析桦尺蠖体色的变化与第二部分的模拟探究结合在一块,学生模拟探究、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陌生感,将知识点化难为易。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和自身经验所限,大多数问题都是由我设计提出的,如果时间充裕,应该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逐渐引导到探究生物进化原因这个内容上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教学反思谢谢各位老师的
聆听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