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15: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第九课 辛亥革命
学奋斗历程 传革命精神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
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
秋瑾
失败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黄兴
失败
黄花岗起义
1910年
孙中山
黄兴
失败
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学奋斗历程 传革命精神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徐锡麟(1873—1907)
秋瑾 (1875-1907年)
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
学奋斗历程 传革命精神
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义和团运动
学奋斗历程 传革命精神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皇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中国通史》
缺乏充分的群众基础;作战方式错误、准备不足
学奋斗历程 传革命精神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举革命首义 敲王朝丧钟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形势图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全城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举革命首义 敲王朝丧钟
武昌起义
号外号外,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啦!
起义是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谋划的。
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首先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
之后他们歩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随后光复汉阳和汉口。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举革命首义 敲王朝丧钟
武昌起义
革命胜利,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各省纷纷响应,到十一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集中在南方。
清政府统治腐败,已失去人心;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长期宣传和武装斗争,赢得了人们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与支持;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增强;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  )
                
A.黎元洪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黄兴
举王朝首义 敲革命丧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首义)。
狭义
指的是辛亥年发生的革命。
广义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到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
举革命首义 敲王朝丧钟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剧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完成了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举革命首义 敲王朝丧钟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上。
——孙中山
惟愿诸君将实现中国梦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上。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