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西游记》唐僧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玄 奘,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决心到天竺学习佛法。一、玄奘西行贞观初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贞观五年(630年)玄奘到达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材料一:“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职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思考:玄奘回国后做了哪些事情? 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讲学。并将所见所闻口述,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材料二:“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材料三:“中世纪亚洲次大陆的历史一片黑暗,玄奘是唯一的光芒。”
——西方历史学家
《大唐西域记》一、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1、成果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以亲身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2、意义: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弘法大师行状绘词二、遣唐使来华 材料四: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译文:大唐这个国家,法律完备,是个珍贵的国家,应该常常去。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1、概念: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先后有19次庞大,多达500人①时间长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②次数多③规模大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④素质高学会归纳遣唐使来华有哪些特点?中日友好交流的使者 阿倍仲麻吕,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到达长安后不久,入国子监太学。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 阿倍仲麻吕(晁衡)西安兴庆宫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本的文字平假名是从汉字的草书发展过去的片假名是从汉字楷书的偏旁发展过去的日本的服饰中国唐装日本和服日本的货币(唐)开元通宝(铸于621年)(日)和同开珎(铸于708年)日本平城京唐朝长安城朱雀大街朱雀大街西市西京东市东京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宫 城平城宫材料五: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二、遣唐使来华(1)目的:(2)概念:(3)特点:(4)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课前预习及教材20页,完成以下问题:
1、请给鉴真制作一张个人名片?
2、谈谈东渡的过程?
3、说说鉴真东渡的影响?三、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长安西安海东海南南海( 涨 海 )(涨 海)南海洋平太唐唐新罗本日河黄江长(扬州)绍兴九江吉安广州桂林广陵会稽浔阳庐陵南海始安延德流求台湾海峡岛群球琉冲绳岛平城京奈良九州岛海南岛第五次路线第六次路线鉴 真 东 渡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日本各界欢迎鉴真唐招提寺,
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鉴真坐像,
被定为日本一级国宝鉴真东渡意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阅读教材20页内容,提炼出有关两国交往的重要信息?四、唐与新罗的关系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两国间的贸易十分频繁;积极学习唐朝的制度等。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波 斯大 食日
本新
罗天 竺拂菻(东罗马帝国)非 洲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材料七: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八: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九:阅读如下材料说说唐朝对外交往为何如此活跃?1、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2、对外开放政策3、海陆交通便利(最重要的原因) 学习了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你都有哪些感受呢?●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加强交通,建设“一带一路”
……有一种强盛叫做自信,
有一种自信叫做开放,
有一种开放叫做大唐。
1、唐朝时,日本派十几批遣唐使来华,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B、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C、取得佛教真经 D、加强中日友好往来B2、右图建筑在日本被视为艺术明珠,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它就是鉴真主持修建的( )
A、唐招提寺
B、崇圣寺
C、大昭寺
D、那烂陀寺A3、右图中的两枚铜钱可以看出古代中日两国( )
A、经济、文化交流较多
B、宗教事务往来频繁
C、医学领域相互借鉴
D、建筑方面取长补短A4、下列历史事件,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通西域A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论从史出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想一想: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制作本课知识的思维导图?唐朝对外友好往来西东唐朝对外友好往来课后作业必做题:《全品练》达标巩固(P13-14)
选做题:《全品练》要点探究(P12)
思考题: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对比两件事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