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第4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建立唐朝(618年)贞观
之治承贞观
启开元开元
盛世温故知新公元7世纪到9世纪末一、遣唐使1.概念(What):2.人员(Who):4.原因(Why):3.时间(When):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使节 留学生 留学僧 等 大唐国者法式(法律制度)备定(完备稳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舍人亲王《日本书纪 卷第廿二》东汉的兴亡 遣唐使 《遣唐使路线图》日本公元7世纪到9世纪末19次(实际13次)初期两百人,
中后期五六百人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风险大定居中国
参加科举考试
任职当官学习(国子监 寺院)
衣食住行(唐政府支付)
遣唐使兼容并包一、遣唐使1.概念(What):2.人员(Who):4.原因(Why):3.时间(When):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日]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5.影响(How):你能举些例子吗?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 646年(贞观廿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从经济到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在文化教育上,依照唐朝国子监和太学,设立大学和国学。孝德天皇制度日本平城京朱雀大路西市东市朱雀门法华寺建筑货币 日 “和同开珎”
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5枚)唐 “开元通宝”仅凭这5枚银币,能证明唐朝与日本有经济文化交流吗?文献印证ア-阿 イ-伊? ?ウ-宇? エ-江?? オ-於?文字日本的平假名书写是从汉字的草书发展过去的:片假名书写是从汉字的楷书偏旁发展过去的:由遣唐使创制文字东汉的兴亡(日)《弘法大师行状绘词》空海大师随第十八次遣唐使团。据记载,当时一共有四艘船,最终到达大唐的只有两艘。日本的“王羲之”书法 唐装 和服服饰茶文化东汉的兴亡豆腐唐箸饮食节日 端午节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 多角度 多方面鉴真像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二、鉴真东渡鉴真是谁?
怎么会去日本的?15423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6遭遇台风,劳累染疾,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公元754年)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由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唐风洋溢奈良城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唐招提寺
传播医药知识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新罗引入输出政治制度,科举制;科技成就:医学、天文、历算等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的音乐传入中国文化:典籍、诗文;三、唐与新罗的关系双向 玄奘简介
玄奘(602~664),俗姓陈祎(一作袆),今河南偃师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于贞观元年(627年)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拜师学习,贞观十九年(645年)携佛教经典返回长安。之后长期从事讲学、佛经翻译工作。经玄奘口述,弟子笔受编集《大唐西域记》,记录了玄奘印度求法的路途中所见所闻。四、玄奘西行(玄奘)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错误),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不同版本)以参验(参考验证)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僧玄奘》求取真经西行目的“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在那烂陀寺潜心学习数年,后来游历天竺各地,悉心钻研,在当地的讲学辩论中获得极高赞誉,名声大震。玄奘最终拒绝了天竺的盛情挽留,携带657部佛教经典回到了故土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见。西行取经玄奘西行会碰到哪些困难?……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东归译经1)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运用“主观与客观”的概念范畴,谈谈对玄奘西行的认识。(练习册)客观主观学史初步小说、影视作品里的唐僧西游,和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讨论提示:西行目的 西行团队 西行历程 西行成就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和影视作品经过艺术加工,要善于甄别,历史往往是文学作品的原型和基础。唐玄宗唐太宗日本天竺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历尽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输出文化引进文化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都是唐朝僧人;为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整理思考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说明唐朝与欧、亚、非国家交往频繁。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课后活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延伸
(频率,范围,领域,方式......)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依据材料,试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因素? 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有向心力兼容并包海陆并重交通发达学习进取……杰出人才平等尊重对外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特点?延伸原因?
给我们的启示?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启示? (只有......才能......)国力强盛制度先进兼容并包交通发达学习进取……重视人才平等尊重对外开放政治稳定科技先进
文化繁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2018年11月5日,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选自(唐)王维 《和贾舍
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章怀太子墓《礼宾图》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A2.七年级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下列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A3.唐朝时称古印度为( )
A.新罗 B.突厥 C.天竺 D.高句丽C4.研究唐朝时印度半岛、中亚和新疆地区的历史,参考书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史记》 D.《西游记》A5.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B6.“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玄奘 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