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植树节发言稿范文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下面是由演讲稿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植树节演讲稿》,欢迎大家参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植树节,我们期待绿水青山。
今天是3月12日,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
今年的植树节学校没有安排植树活动,同学们可以在自己家的庭前、屋后、阳台栽一棵树,养一盆花,或在今天特别注意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等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
植树节,我赞美绿色,因为有了藻类到参天大树,才使荒芜的地球生机勃勃,才有了动物,才有了人类。我赞美绿色,由植物开始的植物链养育了地球所有动物,养育了人类。
我赞美绿色,绿色大自然是人类财富的宝藏,也是人类美感与艺术的源泉。
植树节里,我期待有一天,清澈的河流漫游着鱼群,在家乡清澈的小河欢快游淌,鸟儿在枝头放声鸣唱,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
期待有一天,狂暴的洪水不再咆哮,灼人的热浪不再肆虐。
期待有一天,每一个山谷都盛开希望之花,每一条小溪都跳着欢乐之舞,所有的荒原都变成绿洲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瓦子,又称瓦舍、瓦肆、瓦市等,它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是当时的综合娱乐场所。
在瓦子里,有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的场子,叫做“勾栏”或“游棚”。北宋首都汴梁的几个瓦子中就有“勾栏”五十余座。
瓦子与勾栏
杭州南宋风情图
(局部)
瓦 子
东京(今开封)的瓦舍遍布东西南北四城,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等,每座瓦舍中有十座“勾栏棚”,多的达50余座(见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南宋中期,临安城内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以北瓦规模最大,有勾栏13座。城外有瓦子20座。
当时的瓦子如此之多,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宋开封大相国寺是最为繁华的地方
大相国寺
吹口哨、舞蹈
吹笛、击节板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说书
木偶戏
相扑
卜卦
斗蟋蟀
蹴踘图
宋朝时称春节为:
元旦
观察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春节。
节日活动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反映的节日是________。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反映的节日是________。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反映的
节日是____________。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清明节祭祀
七夕节乞巧
重阳节登高
中秋节赏月
寒食节禁烟冷食
以馄饨祭祀祖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小组讨论:58页课后活动: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阅读课文57页,填写表格并在书本标注
宋
词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苏 轼
豪放派
李清照
婉约派
辛弃疾
豪放派
宋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豪迈而飘逸,“ 派”
委婉、细腻、清秀,“ 派”
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派”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博学多才,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齐州章丘(今济南历城)人。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
李清照(1084—1151)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济南历城)人。20岁率领兵抗金,后归南宋,被罢免。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辛弃疾(1140—1207)
宋词
(1)词的特点: 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
句,便于歌唱。
(2)词的发展:词出现于唐,经五代到两宋,有很大发展。
(3)词的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
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这是一种 的艺术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他与
、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 》。
元曲
综合性
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
窦娥冤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号
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
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
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
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
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窦娥冤》、《单
刀会》等。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你能讲讲他的代表作故事,并从中提炼出几句俗语吗?
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看戏曲表演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戏剧表演---杂剧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代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喜爱。
杂剧 打花鼓
卖眼药
卖眼药
元杂剧演员
河南禹州宋墓歌舞散乐壁画
食物种类多样
茶楼
酒肆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宋代的饮食业非常发达,城中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饮酒、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 到 到 共1362年的史实。与 并称“史学两司马”。
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司马迁
课堂小结
一、繁华都市生活
二、灿烂文学艺术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大都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2、都市生活: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特点:繁华热闹、丰富多彩。
3、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中秋、端午。
1、宋词:新体诗歌。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
①宋朝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安稳。
②民族融合的趋势,大大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③两宋时期经济发达,为多彩的生活奠定基础。(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⑤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B
C
随堂检测
(2016·咸宁)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A.赋 B.诗 C.词 D.小说
快速阅读教材P54-58,填一填: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如北宋时的 、南宋时的_ _、元朝时的 。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 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形成于 ?,元杂剧在以 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_ 、___ _、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 。词在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辛弃疾等。
3.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自主学习
开封
临安
大都
市民
娱乐
瓦子
杂剧
宋代
大都
春节
元宵节
瑞午节
长短句
唐朝
苏轼
李清照
苏轼
4.李清照的作品以 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妻感情,此后的作品反映了当时 带来的灾难。
5.南宋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 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6.元曲包括 、 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悲剧 。
7.“元曲四大家”指的是 、?马致远、郑光祖、 。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 到 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 。
自主学习
北宋灭亡
战乱
辛弃疾
豪放
散曲
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
关汉卿
白朴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史学两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