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 下册
01 第一个五年计划
0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理解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巨大成就;
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归纳、概括历史问题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比较内容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思考】以上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工业落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山钢铁厂
苏联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 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青藏公路通车后,汽车到达拉萨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武汉
长江
大桥
通车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知识拓展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内生产总值
小讨论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代表们步入大会会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现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毛泽东与周恩来共同起草和审议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知识拓展
【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台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颁布的人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意 义
背景: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五计划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1953年到1957年
1.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
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
交通运输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
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54年9月
北京
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大会选举了主席、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国务院总理。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内容:
性质: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