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八年级历史 下册
0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0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内容;
3.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结合我国当代国情,理解我国为何要不断坚持和深化改革;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大包干纪念馆》
结合材料及P39《相关史事》,想一想:人民公社为什么约束了农民?
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的原因: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思考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知识拓展
特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1982年
7.15
1981年
6.70
1980年
5.02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位:亿斤
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喜获丰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这明确了农村改革的方向。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行业门类很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
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隶属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成为乡镇企业佼佼者。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展合资、合作联营、股份、私营等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到2012年中,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美国客人来华西访问时说:“像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
“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奇迹,请来华西。”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农业合作 化运动
人民公 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
事件 时间 原因 内容 影响 变化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事件 时间 原因 内容 影响 变化
土地改革 1950— 1952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所有权:地主→农民
农业合作 化运动 1953— 1956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 所有权:农民→集体
所有制:私→公
经营:个体→集体
人民公 社化运动 1958— 1978 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强调“一大二公”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强调规模、公有化程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至今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包给农民使用。(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经营:集体→个体
分配:平均→按劳
启示:(1)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
(2) 经济政策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3)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4)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
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
10月21日
《人民日报》
刊登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措施:①所有制形式: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措施: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3.措施: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
国 家
企 业
工 人
管得太多太死
给企业松绑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按劳
分配
5.重要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6.改革成就: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1984年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1985年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2016年年营业额2016亿元,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阐述海尔的转型变革,即战略的改变、组织结构的改变、薪酬的改变。
知识拓展
计划经济体制
材料研读: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第三单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三单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企业的无人化操作
领导人齐聚G20峰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村改革
目的
政策
作用
城市改革
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
作用
推进
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堂小结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