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个人绩效考核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总结
在XX年度里,我本人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做到刻苦耐劳,任劳任怨,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能够团结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同事。原则性强,积极肯干,认真负责,有较强的进取心。处理故障时有条不紊,办事利落,准确;有整体观念,能团结同事,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帮助有需要的同事。
我在XX年主要工作有:
、
努力学习新业务知识,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与工作技能,务求清晰所有系统的使用途径和熟悉维护方法。除着系统的完美,除国际业务的黄金买卖外,其他的如FmIS,cmS,人行的反洗钱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工会财务系统等等等系统都已经换成网页版,每更新一个系统,都会主动了解相关操作及技术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虚心请教,使自己永不落后。
2、
处理好同事之间关系,做到用最快的速度去解决故障,如一时去不到,会说明原因,所有故障尽量在两个工作日内解决,特别是重要部门,比如五楼的行长室和各老总办公室
电脑,都是有故障做到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
2.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雕刻版宝钞
但是,雕版印刷术有什么缺陷?
材料一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请你算一下,要刻完我们这本历史课本(12万多字),按每天刻50字算需要几年时间?
材料二 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耗时长、利用率低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朝代:北宋
发明者:毕昇
北宋泥活字版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毕昇的活字印刷)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既经济,又省时。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昇的创新“新”在哪里
北宋泥活字
木制活字
王祯转轮排字法
元中期
铜制活字
元 代
3、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4、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过程及影响
朝鲜、日本
东
东南亚地区
南
活字
印刷术
西
欧洲、波斯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
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
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活字印刷术的贡献
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历史与现在的对接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激光照排印刷
铜活字
工匠雕版
工匠雕版
激光打印机
工匠雕版
工匠雕版
激光打印机
王选,2006年去世,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纪念这位专家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王选
当代毕昇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一)、指南针
在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识别方向?
北斗星
太阳
大树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
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
的工具,称为“罗盘”。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技术。
南宋时:广泛运用于航海技术。
为何在两宋推广?
1.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
相关史实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思考:请根据材料及课本说说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
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
2.指南针的外传
想一想: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有什么意义
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新大陆(北美洲)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指南针应用的意义或影响
炼丹家的炼丹
活动发现火药
秦汉时期
火药配方
唐末
宋元时期
烟花爆竹
大规模使用火药武器
(二)火药
1、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宋元时期的火药武器
元 铜火铳(复制品)
元代火炮
突火枪
为何在宋元得到广泛应用?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炼丹家的炼丹
活动发现火药
秦汉时期
火药配方
唐末
宋元时期
烟花爆竹
大规模使用火药武器
13世纪末
十三世纪火药武器作战
(传入阿拉伯)
14世纪
十四世纪欧洲火药作坊
2.火药的外传及影响
2.火药的外传及影响
火药和火器传入的影响:
1.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2.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还是我们!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读教材讨论宋元时代交通发达的原因。
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宋代海外贸易航线示意图
2.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
(1)陆路: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元朝交通
示意图
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
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
2.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
(2)海路: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元朝交通
示意图
4.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宋元时期
科技
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
指南针:
司南—罗盘
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
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和驿站
海路:海上丝绸之路
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
指南针:
司南—罗盘
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
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和驿站
海路:海上丝绸之路
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A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
3.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D
4.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 )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D
5.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6.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B.推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D
D
1.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4.对外交往发展;
5.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