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9-22 1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年级: 高二 科目:生物
第 1 章第1节第1 课时 课题名称 细胞生活的环境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重点难点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一、阅读课本第2页1-----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探讨1和2”21世纪教育网1、21世纪教育网2、二、阅读课本第2---3页的4----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把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在课本上划出来2、体液与内环境的组成与区别?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3、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精讲互动:一、体液与内环境的组成与区别?(生解读课本第二页下面的表、师指导)二、〔思考与讨论〕课本第3页的三个问题, 1、2、3、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2---3页 小测验1、2、3
课堂小结 知识整合:
作业布置 见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05页1----10题
课后反思
第 1 章第1节第2 课时 课题名称 细胞生活的环境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知道并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重点难点 重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4页血浆成分表,思考回答问题1、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成分进行分类2、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3、那些离子含量多,他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任选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二、什么是渗透压和酸碱度?渗透压:酸碱度:三、内环境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精讲互动:一、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回答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1.答: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H2CO3H+ + 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4.答:
达标训练:见三维设计第3页4---6题
课堂小结 内环境的成分及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反应:
作业布置 见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06页11----13题
课后反思
第 1 章第2节第1 课时 课题名称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重点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以“问题探讨”的3个问题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1. 2. 3 二、看课本7----9的内容,思考 “本节聚焦”的问题,并在课本中划出相关内容。
精讲互动: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理解稳态的概念)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解读第8页图1---42、完成思考与讨论的3个问题 (1)(2)(3)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提示: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5----6页1---6题
课堂小结 知识整合: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07----108页1-----13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1节第1 课时 课题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16页2----4段,思考本节聚焦中的4个问题,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1、反射:2、反射弧包括的几个组成部分:3、兴奋:二、读第17页图,思考与讨论其中的4个问题三、读课本17—18页的内容及图2---1和图2---2,回答1、神经冲动: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 四、看第19页图2---3,弄清突出的结构,在下面画一个突出简图五、读课本19页2—3段及图2---4,思考并简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精讲互动: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归纳并总结:二、兴奋传导过程: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四、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五、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区别及电流方向: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9----10页1---5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109---110页1---10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1节第2 课时 课题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2、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19---20的内容及图2---5,思考资料分析中的3个问题,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2、简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二、阅读课本第20---21页的内容及图2---6,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简述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2、学习:
精讲互动:一、神经系统的分级管理二、“语言功能”的定义,引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概念)给出几个病例,分析言语区不同区域受损会造成的4种病症——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失读症、失写症,描述各病症的表现。然后通过展示言语区的结构示意图总结所学知识。除了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直接展示并分析“学习”的定义。)(展示“记忆”的定义)(展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流程图。)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11页跟踪练6----8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0页11----14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2节第1 课时 课题名称 通过激素的调节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总结促胰岛素的发现过程。2、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3、分析激素调节的实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激素调节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 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1)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在 的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促进胰液分泌的 2)实验验证过程: 与 混合碾磨 提取液 注入静脉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 或(或细胞)分泌的 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的概念: 等 ,通过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器官)及其分泌的激素及化学本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促进 生长发育,促进 促性腺激素促进 生长发育,促进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升血糖;提高产热量等。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卵巢雌激素等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是指 ,正常人血糖的含量 2)血糖来源: 、 、 其中主要来源是 血糖去路: 、 、 3)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 、 ①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注: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 ②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4)血糖调节过程
精讲互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14页跟踪练1----3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1页1----3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2节第2 课时 课题名称 通过激素的调节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总结促胰岛素的发现过程。2、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3、分析激素调节的实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会 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会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1、 2、 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释放到组织液,再进入血浆,随血液流到全身3、 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 胰岛素的靶细胞是 ,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是 三、激素调节的实例
精讲互动:1、分级调节 ( )例: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缺碘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3、问题解析精讲: 例:下面是血糖平衡的调节网络图。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生理活动或数据,③和④用“+”、“-”表示。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第15页跟踪练4----6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2页11----13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3节第1课时 课题名称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第31页的问题探讨,思考2个问题,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一)阅读课本第31页表2----1,思考本节聚焦问题1,填写下表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 、思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如何相互协调的?2、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是如何保持的?3、试分析解读第32页体温调节图解和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精讲互动: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神经调节是以 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以 的方式传递的。前者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后者要稍慢一些。3:激素调节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 和 调节。激素在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以后,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二: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 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 调节。【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 请举例说明。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17----19页1----7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3----114页1-----13题
课后反思
第 2 章第4节第 1课时 课题名称 免疫调节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重点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师生互动)大家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解读免疫系统表,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阅读课本第36---38页的内容及图2---15,2---16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内容,试着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精讲互动:1.体液免疫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课件展示阅读提纲:(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根据教材“图2-15 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2.细胞免疫(1)通过观察,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同点。(2)根据教材“图2-16 细胞免疫示意图”,对细胞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把相应过程补充完整。(3)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细胞内的抗原失去藏身之处,暴露在体液中,然后抗原还是与抗体结合成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由此可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相互协助,共同抵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3、教师精讲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称为外毒素,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物,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病毒,先由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散播传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21----22页1----9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5----116页1-----13题
课后反思
第 3 章第1节第 1课时 课题名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评价实验设计,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的实验:结论:1、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 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二)1910年詹森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 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四)1928年温特的实验: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五)1942年其他科学实验:结论: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一)生长素的产生: 产生部位: ;(二)生长素的运输:运输特点: 运输方式: (三)生长素的分布:分布部位: 三、实验设计: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结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________ 到形态学 。
精讲互动:1、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横向运输及非极性运输的比较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27----28页1----6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7----118页1-----13题
课后反思
第 3 章第2节第 1课时 课题名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3、通过“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分析,能够说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一、认真分析问题探讨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的曲线图,回答有关的讨论。对照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的问题。1、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是一样的吗?2、能使根、芽、茎长得最好的生长素浓度各是多少呢?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于同一器官的生长有没有影响呢?4、浓度为10-6mol/L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有何影响?5、根据上述问题,试说说如何描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特点: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不同: > > (二)生长素类似物及其作用
精讲互动1.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朝下生长,而茎总是朝上生长?答:2.你能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尝试解释顶端优势现象吗?答: 3.举例说明顶端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答:
达标训练:1、对四株具有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长出侧芽,请指出是哪一种处理( ) 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C.不去顶 D.不去顶,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 2、.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3、如图所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19----120页1-----13题
课后反思
实验课题名称: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授课时间 第__周星期__ __第__节 课型 实验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实验目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实验过程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参看51---52页探究内容)二、实验设计: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三、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预测实验结果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以后每隔2~3 d记录也可。(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①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 都能生出不定根: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A、温度 要。B、设置 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某浓度的α-萘乙酸能促进扦插枝条生出较多的根。其他较低浓度的α-萘乙酸也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但是生根数目不如该浓度下多,高浓度的α-萘乙酸会导致枝条萎蔫死亡。
四.实验结果展示、交流
五 . 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 3 章第3节第 4 课时 课题名称 其他植物激素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乙烯、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难点:各种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激素的作用?1.在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中,主要考虑的植物激素是 。除此之外,物体内的植物激素还有 等植物激素。2.水稻感染什么后会出现疯长现象(恶苗病)?科学家由此发现了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什么物质?简称什么?3.比较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4.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 调节,如: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 促进细胞伸长,但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 合成,从而反过来又抑制了 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5.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有利、有害方面)?
精讲互动:1.学生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有利、有害方面)?2.师生探究: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种类主要产生部位分布(作用部位)传导方向功能促进作用抑制作用生长素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的种子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极性运输,尖端可横向运输扦插枝条生根,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茎形成,叶片衰老赤霉素发育着的种子,伸长的茎端和根部较多存在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可上下传,导.无极性传导的特点细胞分裂,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植物抽苔开花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茎也能合成主要存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从根部经木质部运到地上部分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分化;种子发芽不定根的形成,侧根形成,延缓叶片衰老乙烯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但主要产生和分布于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刚凋谢和果实成熟时不被转运细胞扩大,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生长素的转运,茎和根的生长脱落酸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生活条件不适宜时或生长终止时产生)在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上下运输,无极性传导的特点器官脱落,气孔关闭,侧芽、块茎休眠,叶片衰老,果实产生乙烯种子发芽。生长素运输,植物生长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33----34页1----6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1----122页1-----13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1节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种群的特征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阅读课文〖章引入〗,回答概念物种:种群: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一)样方法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二)标志重捕法
精讲互动: 〖讲述1〗样方法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3.提示: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4.提示: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5%以内。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讲述2〗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38----39页1----3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3----124页1-----10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1节第 2课时 课题名称 种群的特征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精讲互动: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图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39页4----6题
课堂小结 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3----124页11-----13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2节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 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难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___。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观察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_____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3)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数学方程式相比,它能更______________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与数学方程式相比,其局限性在于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_____________。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     ”型。(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在   和   条件充裕、     、    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数量可表示为         。N0为该种群的     ,Nt表示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
精讲互动:种群数量增长与增长率的曲线分析1、“j”型曲线中(1)种群数量增长:(2)增长率:(3)解读公式Nt=N0λt例题1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例题2 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现指数增长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例题3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假设N0为该细菌的起始接种量,则3h后,该细菌种群的数量为 ( )A.N0·3 B.N0·32C.N0·26 D.N0·29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41页1----3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5----126页1-----10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2节第 2 课时 课题名称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重点难点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__型曲线。在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___________。(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____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_________,这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增高。当_________________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水平。(3)建立_______________,给大熊猫___________________,改善它们的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甚至成为_________性的因素。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________、野生生物资源的_________,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_______________,都有重要意义。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计数,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_____________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__________,让培养液自行____________。多余培养液用_________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_________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____________的中央,计数____________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______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精讲互动:1、“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与增长率的曲线分析K值:“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种群增长率有无K值1/2K值:环境阻力:增长率:2、种群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例题1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测试题,从认识层次看属于理解水平。例题2 2005年3月9日,广州增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蚁。若其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其种群增长曲线是 ( )分析 有害生物刚到一个新的适宜刚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足、天敌数量较少等原因,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原有的制约关系,将对其他生物造成严重危害,最后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稳态,阻止有害生物的继续高速增长,种群曲线最终呈“S”型。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42页4----6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5----126页11-----13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3节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 群落的结构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完成三维设计第43----44页填要点内容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精讲互动:一、群落与种群的关系种群群落概念研究范围特征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44页1----3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7----128页1-----10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3节第 2课时 课题名称 群落的结构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难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完成三维设计第44----45页群落的空间结构填要点内容1、空间结构形成原因:2、空间结构类型:(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参看课本第75----76页内容
精讲互动:一、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45页4----6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8页11-----13题
课后反思
第 4章第4节第 1课时 课题名称 群落的演替
授课时间 第 周星期 第 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张勤让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初生或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原因)2、能运用图像分析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及演替的原因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学习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2.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后,光裸的岩地怎样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请写出每个阶段特点的关键词)3.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着怎么样的群落演替呢?农田弃耕后,很快长满 ,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一些 会接踵而至, 能力逐渐增强。几年后,一些 便生长起来形成 ,再经过一段时间, 开始出现,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最后乔木可蔚然成林。4.光裸的岩地演变成为茂密的森林的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弃耕农田变成了草地或稀疏的灌木地或者成为了乔木林的演替属于 演替。5.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有影响吗?请你举例说明。6.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等地区启动的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最大受益人是谁?.析
精讲互动:1、对群落演替的理解(1)特点:①②③ (2)原因:2、群落演替的类型 (1)分类依据:(2)两种类型的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时间速度影响因素实例
达标训练:三维设计题组练第47-----48页1----6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三维设计自主测评第129----130页1-----13题
课后反思
(—)
(—)
(+)
(+)
寒冷
过度
紧张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学习随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