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09:02: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
(A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有一位历史人物:出身贫农,当过和尚,于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李自成 D. 努尔哈赤
2. 下列措施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是(  )
A. 废除丞相 B. 设东厂 C. 分封藩王 D. 八股取士
3.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最能说明(  )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皇帝关心大臣生活疾苦
C. 明朝注重反腐倡廉 D. 皇帝重视大臣诚信教育
4.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这段材料主要批判了(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内阁 D. 清代的文字狱
5.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6. 中国古代史上“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 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往 D. 开发南洋
7. 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文天祥
8.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 华佗《千金方》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李时珍《黄帝内经》 D. 李时珍《本草纲目》
9.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它是(  )
A. 唐都长安 B. 布达拉宫 C. 元大都 D. 明清紫禁城
10. 作为明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牡丹亭》 D. 《长生殿》
11.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
A. 唐朝末年 B. 元朝末年 C. 明朝末年 D. 清朝前期
12. 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 金、元 B. 辽、清 C. 元、清 D. 辽、元
13. 明清以来,中国开始受到外界的不断增强的压力,发生了多次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属于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的首次抗争应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 D.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 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 西藏 B. 黑龙江 C. 蒙古 D. 新疆
15.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A.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16.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17.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C.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地工作
18.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19. 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太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应了清代( )
A. 思想专制加强 B. 传统文化衰落 C. 八股取士盛行 D. 儒家地位提高
20.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小明同学到厦门鼓浪屿游玩,看见郑成功的塑像,对同伴说:“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所以人们纪念他。”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0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摘自《明史?职官志》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中央官制?(4分)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4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年号“洪武”的皇帝是谁?就材料三而言,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8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5)写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而设立的特务机构的名称。(2分)


2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4分)

(2)图三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2分)

(4)材料三中“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4分)

(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6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千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1)材料一中的“大唐公主”指的是谁?唐蕃和亲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加强对西藏、新疆的管辖,设置的官职分别是什么?(4分)

(3)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
(A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有一位历史人物:出身贫农,当过和尚,于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李自成 D. 努尔哈赤
【答案】A
【解析】由题干“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判断是朱元璋.据所学知,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选A.
2. 下列措施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是(  )
A. 废除丞相 B. 设东厂 C. 分封藩王 D. 八股取士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初期君权加强.废除丞相、设东厂和八股取士有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而分封藩王不利于明朝初期君权加强.故选C.
3.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明太祖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最能说明(  )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皇帝关心大臣生活疾苦
C. 明朝注重反腐倡廉 D. 皇帝重视大臣诚信教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权制度的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置锦衣卫特务机构,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所以BCD不合题意,排除,故选A。
4.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这段材料主要批判了(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内阁 D. 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是顾炎武对明朝八股取士的评述.明朝统治者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推行了八股取士,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使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人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故选B.
5.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
A. 郑和的船队庞大 B. 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人们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就发明了指南针.后又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此后,指南针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应用到航海业上,南宋时期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所以,600多年前的郑和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迷失方向,这得益于指南针的应用. 故选C.
6. 中国古代史上“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 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往 D. 开发南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丝绸之路”是汉朝通西域交往的一条商道;“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与日本的交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所以这三件事的相同之处反映的都是中国各朝代与外国的交往。故选C。
7. 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文天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故选B。
8.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 华佗《千金方》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李时珍《黄帝内经》 D. 李时珍《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李时珍《本草纲目》。故选D。
9.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它是(  )
A. 唐都长安 B. 布达拉宫 C. 元大都 D. 明清紫禁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紫禁城。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明清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故选D.
10. 作为明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牡丹亭》 D. 《长生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汤显祖的作品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故C项正确。《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长生殿》作者是清初剧作家洪昇,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
A. 唐朝末年 B. 元朝末年 C. 明朝末年 D. 清朝前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是“闯王”。“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起义军英勇善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故选C。
12. 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 金、元 B. 辽、清 C. 元、清 D. 辽、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立元朝与清朝的少数民族。女真建立的金和契丹建立的辽没有统一过全国,只有蒙古建立的元朝和女真建立的清朝既是少数民族建立又统一过全国。 故选C。
13. 明清以来,中国开始受到外界的不断增强的压力,发生了多次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属于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的首次抗争应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 D.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的抗争。戚继光抗倭抗击的是日本,日本不属于“西方殖民国家”,故A错误;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关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问题,不属于“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故D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1662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故B属于中国反对西方殖民国家侵略的首次抗争,符合题意。故选B。
14. 清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是(  )
A. 西藏 B. 黑龙江 C. 蒙古 D. 新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D。
15.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A.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雇佣织工进行生产,产品投放市场,获取利润。从题目中的“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纺织业发达。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6.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经济的发展。题目中的材料反映了苏州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不等于商品经济,故A项错误;政府鼓励垦荒,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排除;对外贸易繁荣,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7.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C.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地工作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题干“依样画胡芦”,说明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据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符合题意,B的表述与史实无关,C错误,丞相职务在明代就已经废除,D的表述不合史实。 故选A。
18.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闭关锁国 B. 休养生息 C. 轻徭薄赋 D. 重文轻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故选A。
19. 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太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应了清代( )
A. 思想专制加强 B. 传统文化衰落 C. 八股取士盛行 D. 儒家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20.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百家争艳的局面。为给乾隆皇帝贺寿,和春、四喜等四大徽班先后进京,与汉调融合,逐渐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这样,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昆曲等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同治、光绪年间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所以答案选择D。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小明同学到厦门鼓浪屿游玩,看见郑成功的塑像,对同伴说:“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所以人们纪念他。”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0分)
【答案】
不正确。理由: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的不是郑成功,而是戚继光。或者: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并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而是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解析】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取得台州大捷,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又同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平息东南沿海倭患。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所以,本题说法不正确。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摘自《明史?职官志》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中央官制?(4分)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4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年号“洪武”的皇帝是谁?就材料三而言,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8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5)写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而设立的特务机构的名称。(2分)

【答案】
(1)唐朝;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4)皇权在加强;相权在削弱.
(5)锦衣卫;东厂;西厂.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可知,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据材料二“世祖”“中书省”“行中书省.”可知,这是元朝元世祖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控制,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3)据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可知材料三记载的是明朝官制的变化.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就材料三而言,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权分六部.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在加强,相权在削弱,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5)明朝时期,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明成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4分)

(2)图三反映了明朝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2分)

(4)材料三中“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4分)

(5)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6分)
【答案】
(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郑和下西洋。
(3)市舶司。
(4)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潮流。
(5)从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振兴中华。
【解析】
(1)由图一可知,图中历史人物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东渡也反映了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由图二可知,图中历史人物是玄奘;在与天竺的交往中,玄奘西行最为著名。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分析地图可知,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宋朝时,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由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看出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5)从上述分析可知,从唐朝到清朝,我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交流的对外交往逐渐转向闭关锁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属开放性试题。围绕“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振兴中华”作答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千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1)材料一中的“大唐公主”指的是谁?唐蕃和亲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加强对西藏、新疆的管辖,设置的官职分别是什么?(4分)

(3)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答案】
(1)文成公主;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西藏:驻藏大臣;新疆:伊犁将军。
(3)加强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打击分裂活动等。
【解析】
(1)据材料“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千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大唐公主”指文成公主,7世纪前期,吐蕃(今西藏)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仰慕中原文化,几次向唐求婚。唐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据材料“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打击分裂活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