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光的干涉 课件(16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光的干涉 课件(16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6 15:59:39

文档简介

光的干涉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3.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体会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得到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
4.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
5.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学习重点】
双缝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
【学习难点】
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干涉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振动加强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振动减弱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学习
(一)光的双缝干涉
[动手实验,观察描述]
用激光器发出的红色光(平行光)垂直照射双缝,将干涉图样投影到教室的墙上,观察现象。
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出现____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
结论:实验证明,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点的振动加强(明条纹)。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点的振动减弱(暗条纹)。
(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推导过程:
则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为:________________。
缝宽一定,波长越长,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___________。
(三)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用波长为0.4μm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点到狭缝S1、S2的路程差为1.8×10-6m,则A点是出现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暗条纹
2.关于杨氏实验,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相干光源
C.在光屏上距离两个小孔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在光屏上距离两个小孔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
答案:AB
3.对于光波和声波,正确的说法是( )
A.它们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们都能产生反射和折射
C.它们都能产生干涉 D.声波能产生干涉而光波不能
答案:BC
4.两个独立的点光源S1和S2都发出同频率的红色光,照亮一个原是白色的光屏,则光屏上呈现的情况是( )
A.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B.一片红光
C.仍是呈白色的 D.黑色
答案:B
5.在真空中,黄光波长为6×10-7m,紫光波长为4×10-7m。现有一束频率为5×1014Hz的单色光,它在n=1.5的玻璃中的波长是多少?它在玻璃中是什么颜色?
解析:先根据λ0=cf0计算出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λ0,再根据光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由n=cv=λ0λ,求出光在玻璃中的波长λ。
λ0=cf0=3×1085×1014m=6×10-7m,可见该单色光是黄光。
又由n=λ0λ得λ=λ0n=4×107m。由于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而在玻璃中光的频率未变化,故光的颜色依然是黄光。
答案:4×10-7m 黄色
课件16张PPT。光的干涉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1.干涉必要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机械波的干涉2.干涉现象: 有的地方振动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地方与振动减弱的地方相间隔出现。3.振动加强点的位置:机械波的干涉4.振动减弱点的位置:????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光?一、光的双缝干涉光的双缝干涉一、光的双缝干涉激光束双缝屏S1S2结论:光是一种波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些有些地方暗一些?振动加强的地方出现亮条纹,
振动减弱的地方出现暗条纹。一、光的双缝干涉波程差:
ΔS= PS2-PS1 P0 中央亮纹:ΔS=0P1 第一亮纹:ΔS=λP1 第一亮纹:ΔS=λP2 第二亮纹: ΔS=2λP2 第二亮纹: ΔS=2λ??一、光的双缝干涉????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而形成亮纹的条件:?????则亮纹到中心的距离:一、光的双缝干涉三、薄膜干涉用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平滑度检测三、薄膜干涉1.用两个红灯照射白墙,在墙上会看到( )
A.明暗相间的条纹
B.彩色条纹
C.一片红光
D.晃动的条纹
C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s=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频率为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隙,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以下哪种( )
A.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B.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
C.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AD1.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的条件:两光频率相同。2.(1)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2)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4.单色光干涉条纹的特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3.同样条件的双缝实验,用不同的色光得到的相邻亮(暗)条纹间的宽度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