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08: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宋朝,了解一下……北宋的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东京(开封)开封(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宋太祖:“天下自唐季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赵普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情景模拟·“我”为太祖开药方】
你会先解决哪方面的问题?1、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五代十国、北宋的建立,都是部将依靠兵权上位的结果。
3、宋朝只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被众多少数民族政权环绕。
——历史背景来看,维护统一十分必要。——为了防止“陈桥兵变”事件再度上演。——政治、军事形势需要。你知道图中讲得是什么故事吗?小组讨论,思考在“兵”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掌管军队。)“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二小组讨论,思考在“兵”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材料二: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三衙枢密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禁军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材料三: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
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1、重用文官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2、限制武将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宋代,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
宋太宗《本朝平戎万全阵图》3、文教发展——科举制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糊名、誊录宋朝四大书院加强了对兵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科举,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军队战斗力下降——积弱利弊在地方
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在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阅读课本30页,思考在“权”上,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宋代的二府三司制设立若干人、多重机构分割宰相权力1、在中央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2、在地方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让权利互相制衡监督,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庞杂——冗官
冗费利弊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转运使管控地方财政,消除割据经济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财政空虚——积贫利弊课堂小结收精兵
夺其权
制钱谷中央集权冗官
冗费
积贫
积弱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