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去生活,你会选哪个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五代十国形势图五代(907—960)
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十国(907—979)
前蜀、后蜀、吴、南唐
吴越、闽、楚、南汉、
南平、北汉是谁结束了五十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匡胤的一生顺趋势统一全国陈桥驿黄袍加身第 一 回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宋朝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建立时间:960年相关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
照 “先南后北”的策略,
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
灭亡南方割据政权,完
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改制度大权在握君臣饮杯酒释兵第 二 回赵匡胤的困扰:地方权力太大,中央势力弱小问题一:材料中认为造成政局长期动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二:依据材料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赵匡胤的对策:小组活动: 分组讨论宋太祖赵匡胤在军事、
政治、经济 这三个方面采取了哪
些措施?赵匡胤的对策:(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不愿意再看到武将拥兵自立等历史一幕的重演,为此,他专门设
宴请来那些在军中已经很有根基的将领,在酒酣耳热的时候,以高超表演艺术家的才
华发表演说:“朕若不是靠你们扶持,怎么能有今天?但朕也实在太为难了,如今的
时光倒还不如当节度使之时,都已经好久没有睡过安稳觉了。”
石守信等人惶然不解。赵匡胤继续启发道:“如今谁不想当皇帝呢?”
众将领吓出一身冷汗,纷纷表示不会有二心。但赵匡胤又哀叹道:“我自然知道
你们忠诚,但当黄袍加身的时候,也就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人似乎感到心都凉了半截,求皇帝恩赐一条明路。赵匡胤就说:“人生
如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求无非富贵。你们解去兵权,到地方上任职,朕再赐良田
美眷,再与你们结成亲家,君臣互不猜忌,岂不是好?”石守信等人恍然大悟,立即
叩谢皇恩,次日上表称病。即被解除兵权,各自到地方上“以终天年”去了。赵匡胤的对策:(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赵匡胤的对策:①皇帝任命官员必须经宰相批准。②废立太子和皇后须经宰相同意。③皇帝诏书宰相不同意即为非法。(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赵匡胤的对策:(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事、行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皇权
加强赵匡胤的对策:(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地方:(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赵匡胤的对策:(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地方:(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2)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
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赵匡胤的对策:中央
集权
加强皇权
加强(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地方:(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2)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
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兴文教社会繁荣防隐患重文轻武第 三 回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 — 宋太祖赵匡胤的忧虑:武将的危害重文轻武政策武将专横跋扈1、重用文官重文轻武政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隋文帝初步
创立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增加考试
科目创立殿试
开设武举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重文轻武政策: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张择端欧阳修苏 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天祥范仲淹李清照陆 游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知识拓展: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这也使得北宋在与西夏、辽、金等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弱势,最终被金所灭。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材料中认为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探究活动: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与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当今世界及我国周边,仍然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结合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及产生的影响,请你谈一谈,面对当前的国际局势,我国应该怎么做?1、重视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2、注重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我国科技水平;3、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北宋的政治强化中
央集权重文轻
武政策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建立宋朝措施作用措施影响积极影响①重用文官(1)军事(2)政治(3)经济 北宋建立课堂小结: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消极影响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再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