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19: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探寻—改革开放后 的中国
Q:图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大锅饭的末日钟声!
现代化的开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农村的人民公社实行
政社统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
大锅饭”【历史背景】
(1)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历史影响】
反正都是吃一样的饭,我们又不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随便干干就行啦!
材料一:为什么农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我们应该总结问题所在,一、党和政府之前的错误决定和对农村的政策,对农村的生产积极性起到了一个不好的效果,二、“大锅饭”的问题也对农民本身是一个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自然而然便不想劳动了。
—万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材料二:总的来说,现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农村的思想解放还不够好,所以才不能好好的生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把制度先改了
—邓小平
决策 邓小平的制度改革
1978年,小岗村生死文书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肚子决定脑袋
1980年,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悄悄率先将人民公社牌子换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
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
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废社立单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搞“大包干”的农民合影
小岗大包干(gān)后,1979年一年生产的粮食等于大包干前五年的总和,生产的油料等于前20年的总和,23年未向国家交售一粒粮,还吃救济粮,而那年一下交了2.5万斤粮食。
材料三: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我们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感谢党和政府的决策,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康富的生活啊!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的提高
2.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4.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
5农村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
改革积极!
改革消极?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城市一起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2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
阅读书本P39-P40页
背景:1984年10月中共十二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的改革
步伐
主要内容: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
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所有制经济,对国企实行经营责任
制度
城市变形记—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阶段(1984—1992)











城市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中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
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
力明显增强




沧海桑田 中国巨变
41
1978-2019


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