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19: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通过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认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及意义。
3.结合最近召开的一次“两会”,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础梳理】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 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1957年。
5.主要成就
(1)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l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 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迈进。

【合作探究】
 1.“一五”计划的实施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方面的哪些特点?当时我国的工业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情况怎样?



(2)针对上述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3)我国政府采取的这一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点?联系我国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分析以此为重点的原因。



2.“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1)从图片可以看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其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





(2)根据图片,说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成就。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意义如何?



(2)在评价“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时,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另一种观点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对此,你怎么看?



【探究归纳】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从1953年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基础梳理】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会议:1954年9月,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标志: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 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教材知识,说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背景。此文献的制定与哪次会议有关?




(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该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探究归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过渡状态,巩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的比较。此表说明了( )

A.我国工业门类不全
B.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水平很低
2.我国政府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于( )
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7年
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发展交通运输业
4.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 )
A.钱塘江大桥
B.郑州黄河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成就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西藏完成了土地改革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
7.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其主要表现在( )
A.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非选择题
9.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与图二的关系。与图一相比,图二在内容上的最大发展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1)国民经济 (2)基础
2.社会主义
3.重工业 农业
5.(1)鞍山钢铁公司 机床厂 (2)武汉长江大桥
6.工业化
【合作探究】
.(1)特点: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情况: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措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原

















因:①国内: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生产技术极端落后,无法制造现代化的机器和交通工具,不仅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成为我国向工业化迈进的桎梏。②国际: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用现代化的武器武装自己,才能使国防更加坚固,人民政权更加稳固。综上所述,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国际局势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1)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答出任意两项即可)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原来就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距苏联较近,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等。
(2)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修筑了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苏联的援助等。“一五”计划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它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重大的建设成就。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这些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是“了不起”的。评价历史问题,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上述成就,在现在看来可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了不起”的事情。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根本大法
【合作探究】
(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理解:从制定过程上看,它是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上看,它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说,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知能提升练习】
1.D 解析: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钢产量(人均)与印度、美国相比,差距很大。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C 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3.A 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因此,选A项。
4.D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大桥,高兴之余写出材料中的话。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5.B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6.A 解析: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故A项符合题意。
7.C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C 解析:由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可排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
9.(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最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和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