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与过程。
2.通过图片、表格、折线图等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3.以当地著名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政策,理解其原因。
4.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三大改造的内容
【基础梳理】
1.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① 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②农村的经营状况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建设的需要。
(2)概况
①开始: 年。
②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阶段: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④高潮: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⑤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方式及政策
①公私合营:从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②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合作探究】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出现图二历史事件的原因。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形式的变化。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目的及结果。
(3)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从图一到图二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4)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上图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中的情景大约发生于何时?
(2)当时对这一行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指出其具体内容。
(3)在对这一行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意义何在?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实行该政策的原因。
【探究归纳】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知识点二 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基础梳理】
1.完成时间:________年底。
2.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 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合作探究】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的“第一件大事”“第二件大事”分别指什么?这两件大事是由谁领导完成的?
(2)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谈谈“第二件大事”完成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第二件大事”的实质及其与“一五”计划的联系。
【探究归纳】 三大改造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它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社的农民、手工业者,把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经济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时的农民已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当时的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当时的农民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
D.当时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一位木匠回忆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已出现过,但是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如此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生产合作社
C.制定“一五”计划
D.实行赎买政策
5.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养殖业的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1954年,北京著名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7.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面哪一事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
8.依据以下史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二、非选择题
9.识读下图:
请回答:
(1)图片反映的情景发生于哪一时期?图片中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什么喜讯?
(2)该喜讯出现在什么时间?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目的何在?
(4)该喜讯使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5课 三大改造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1)①土地改革 ②工业化 (2)①1953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④1955
2.(2)生产合作社
3.(1)①1954 公方 ②定息 和平过渡
【合作探究】
1.(1)历史事件:图一为土地改革,图二为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农业中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使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变化:由一家一户分散的个体劳动到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劳动。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由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
(4)党和政府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农村政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2.(1)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年。
(2)方式:公私合营。原因:资产阶级曾经是社会的剥削者,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让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才能实现将“资本主义剥削者”改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的。具体内容: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3)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原因:这是由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本家坚持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支持人民民主政权,拥护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家拥有管理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等。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1956
2.(1)私有制 公有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合作探究】
(1)“第一件大事”指新中国的成立;“第二件大事”指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2)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实质:对生产关系的改革,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
【知能提升练习】
1.D 解析: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C 解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是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叙述不正确,应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中木匠参加的应该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故D项正确。
4.D 解析: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符合题意。
5.D 解析: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资本家”。据此判断,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6.C 解析: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根据题干中“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信息判断,C项正确。
7.D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9.(1)三大改造时期。农业实现合作化。
(2)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