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19: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岗村的变化,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措施和作用。
2.查阅《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措施和作用。
3.通过自己家乡的变化、著名企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基础梳理】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概况
(1)尝试
①方式: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 ,自负盈亏。
②结果:农民有了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获得大丰收。
(2)推行
①实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②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
来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合作探究】

(1)上图所示是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的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被誉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当时他们订立了怎样的生产模式?产生了什么效果?


(1)小岗村生产队的大包干后来发展成为哪一政策?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优越性及产生的作用。



【探究归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知识点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基础梳理】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2.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3.主要措施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以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________。
5.作用
(1)企业有了 。
(2)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合作探究】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报道了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1)结合教材知识,说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国有企业是如何“松绑”的。




(2)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分析厂长、经理们要求“松绑”的原因。




(3)对国有企业“松绑”后,中共十四大上又提出了什么内容,从而加快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这一时期我国对大中型企业是如何改革的?




(4)从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探究归纳】 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础梳理】
1.确立:1992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特点: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 结合起来。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合作探究】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归纳】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请仔细观察下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3.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社 D.土地改革
4.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B.1985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在中共十四大重要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改组、联合,加快改革步伐
C.向国有化迈进
D.政企职责分开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出现这一生产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何时何地?





(3)材料二中的协议书签订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该顺口溜反映了农民的什么情绪?






(5)农民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农村
3.(1)①包产到户 ②生产自主权
(2)①1983 ②农村生产力 (3)乡镇企业
【合作探究】
(1)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获得大丰收。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越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2.城市
3.(1)公有制经济 (2)政企分开 (3)按劳分配
4.增强企业活力
5.(1)经营自主权
【合作探究】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对企业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经营管理的活力;对职工来说,在吃“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下,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也缺乏关心;对国家来说,由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经济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4)改革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因此,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做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市场经济

【合作探究】
(1)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知能提升练习】
1.A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决定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大包干”“18个农民按手印”等信息判断,图片反映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3.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安徽凤阳小岗村”。该地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C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5.A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6.(1)状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集体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
(2)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3)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农业获得了丰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热烈拥护、支持。
(5)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符合此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