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小改变大效率》
【教材分析】
《小改变大效率》 是青岛版小学科学 (六三学制) 三年级下册《设计与发明》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通过快速发书的事例, 使学生认识到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
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与需求, 通过生活中分发新课本的典型事例,
提出“怎样快速把书发给全体同学”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速分发课本的方法, 从而激发对“效率”问题的探究欲望。第二部分是探究与实践,教学中老师为学 生们分发语文、数学、科学课本,一旁的学生提出问题: “先来测试这种方法所用的时间”。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发作业本是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 可以利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时间,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将这些书全部发放完毕有哪些方
法?哪种方法发放的最快即效率最高?引导学生用计时对比, 最后找到各种分发
方法所用的时间,比较得出哪种方法发课本用的时间最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
不同的发放课本的方法效率不同, 意识到小改变可以大幅度有效提高效率。 同时, 列举生活中多种进行小改变后提高了效率的方法:一是用在鞋子上的“尼龙搭
扣”,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高效代替了鞋带;二是包装袋上设置的“易撕口” , 不需要剪刀, 也不需要暴力撕开, 只要双手在易撕口轻轻一拉, 包装袋就能打开, 提高了效率;三是公路上的“可变车道” 。是指车道内侧划了多条斜线,有点像 趴下的“非”字,能随时根据交通流量更改指示方向的车道。 主要设置在交叉口, 可依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流向的特点, 对流向进行灵活调控, 变换车道的行驶方向,缓解交通压力。卡通泡泡语“我知道 ”提示学生列举实例。目的是通过
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启发学生运用小改变提高生活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部分是拓展与创新, 设计应急疏散演习的方案, 让全班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离开教室。强调“时间最短”且“安全” ,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学习环境, 做出日常学习生活必须要经常训练的安全疏散预案。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了,他们的心理、行为、思维方式,他 们能够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 交流寻找合适的方法, 制定出最优
(
1
)
方案,这是培养学生初步“设计”思维的重要时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生活中许多看上去较小的改变却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知道任何技术方法的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测量出事情发生的时间。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 图示符号、 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陈述证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方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重 难 点】
能够从改变事情的顺序、策略、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策咯。
【器材准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PPT 3 出示] 上课初,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开学时发新书的场景,对当时情况进行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会怎样快速的把书发到大家手里。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大家的想法提出建议, 将问题聚焦在“发书时既快速还不会出错?”小组内针对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制定本组办法。
小组得出结论后, 分别表明自己小组的观点, 并阐述理由, 感受方法改变之后的便捷,揭示课题《小改变大效率》 。
[PPT 4 出示] 课题名称:《小改变大效率》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改变方法
之后发生的大改变, 使其感受到改变带来的便捷。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 反思、大胆思考的能力,激发改变身边事物及对未知探求的信心。
二、探究与实践
(一)展示方法,对比提高。
各小组亲身实践, 展示本组制定方法, 请一名同学计时, 其余同学监督完
成。
各小组展示完毕, 分别公布完成时间, 同学们针对发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制定符合本班情况的有效方法。
利用刚刚制定的方法再进行一次发书活动,重新计时,感受变化。
同学们对改变方法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小小的改变就能更好的提高发书的效率、使每一名学生都尽快准确的收到新书。
感受方法改变之后的方便快捷。 此处教师可做简单引导, 平时看似一成不变的事情,只要发生一点改变说不定就会有大惊喜。
(二)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PPT5 出示] 生活中哪些做法可以提高效率?
要求:①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也可以是已经改变的。
②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提高效率的措施。
交流沟通。
各小组交流自己想到的提高效率的小改变, 如:车流量大的路口设立潮汐车道,可以使车辆更快的通过路口; 食品包装袋上的开封口设计可以尽快的打开包装,不必再准备剪刀等工具
【设计意图】 要想让学生改变生活, 必须先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从自身出发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愿意思考大脑。 此环节从各个小组的方法出现通过对比发现每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逐渐进行方法优化,并放眼于实际, 发现身边提高效率的实际方法,进一步感受改变带来的方便。
三、拓展与创新
(一)设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PPT 6 出示] 在学生具备初步思考意识之后,各小组帮助老师指定本班应急疏散演练方案,针对“如何让本班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离开教室”
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将制作过程简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分享作品, 各小组将制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重点解释方案中快速撤离的方法和同学们安全的保障。
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整理汇总, 制定本班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放眼于全校,共同制定全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教师随后出示学校张贴的疏散示意图,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讲解例会示意图的作用。
[PPT 7 出示] 观看消防逃生疏散演练视频
(二)改变生活,做小改变。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可以为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做何种改变提高生活质量与效率。随后大家共同交流讨论实施的可操作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身边小改变提高大效率的事
件之后,主动思考制定本班和本校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 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方案,培养学生遇事敢于思考、 全面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最后的独立设计环节, 提高学生敢于质疑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