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试题: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复习试题: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0 20: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复习课


【真题体验】




1.(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协商制度 D.金瓶掣签制度
2.(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区前列。这得益于( )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完成了民主改革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⑤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3.(2017·山东枣庄)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4.(2017·广西柳州)1997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特区创建
C.“九二共识”达成 D.香港回归
5.(2017·广西贵港)“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
6.(2017·江苏南通)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和繁荣。这主要说明( )
A.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不可动摇
D.经济特区取得显著成效
7.(2017·江苏泰州)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民族区域自治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9.(2017·贵州安顺)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10.(2017·广西梧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由此开始了英国统治香港的历史。之后,英国又于1860年、189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分别将九龙和新界合并于香港。
材料二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
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
谈判始末》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
与香港问题》等
材料四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五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材料一画线的内容出自哪一年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5)材料五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及解析
单元复习课
【真题体验】
1.B 解析:为筹建新中国,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B 解析:把握住题中“近年来”可以排除②④,故B项符合题意。
3.D 解析: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4.D 解析: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5.B 解析:依据“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6.B 解析: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保证了港澳地区持续的稳定与繁荣,故B项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九二共识”是针对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不是经济特区。A、C、D三项可排除。
7.B 解析:题中的“乡愁”指海峡两岸的分离。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故选B项。
8.B 解析:1949年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垮台,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大陆分离。至1988年第一个台湾返乡团抵达北京,已时隔39年。本题易误选A项。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但返乡团抵达北京
的时间为1988年,因此B项符合题意。
9.B 解析:汪辜会谈举行是在1993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是在1995年;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是在1987年。故选B项。
10.(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2)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3)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一国两制”。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
(5)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6)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