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资料,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
2.结合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之初、20世纪70年代及最近与中美关系有关的新闻,知道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3.通过近期中国的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基础梳理】
1.背景
(1)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 代表中国。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 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恢复: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1)上图情景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该事件的主要阻力来自哪国?这一阻力是如何被冲破的?
(3)该事件对中国有何意义?
知识点二 中美、中日建交
【基础梳理】
1.中美关系
(1)敌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2)转机: 随着中国 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开始走向正常化
①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 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1)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建交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合作探究】
1.中美对抗
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十分敌视中国。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他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与中国代表握手。他本人也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1)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变化。
(2)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在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上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发生在什么时间?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
(2)这次“握手”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见证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3)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以及美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政治表态。
(4)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实现此次“握手”的原因。
(5)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反映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中日建交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上图反映的史实是什么?该史实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
(2)上述史实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中日关系由于钓鱼岛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知识点三 全方位外交
【基础梳理】
1.外交政策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 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2.外交活动
(1)双边外交: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 正常化,积极发展与 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3.外交成果:中国已与世界上 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4.外交贡献:中国的 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从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表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统计。小明同学对此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所得支持票不断增加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
D.中国得到美国等国家的支持
2.在下图所示大会上,中国取得的外交胜利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3.(山东威海)右图是1972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广东)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做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重大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⑤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面图片所示内容“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体现了( )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二、非选择题
7.中美两国本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但是它们却曾经长时期的对峙,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远东,最紧张的就是台湾地区的局势。必须说明,这种紧张局势是由于美国占据中国的领土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而造成的。这是中美之间的国际问题。中国人民行使主权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周恩来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哪些关于中美关系的信息?
材料二 1972—1980年大事年表(部分)
(2)为什么尼克松称其访华七天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材料二体现出1979年之后中美两国间的交往有新的发展,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习近平
(3)据材料三,中美两国走向合作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合作有何意义?
答案及解析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1)国民政府 (2)中华人民共和国
2.1971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作探究】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美国。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新中国政策的失败。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1)封锁禁运 (2)国际地位 (3)②尼克松 联合公报 (4)1979
2.(1)1972
【合作探究】
1.(1)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立;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并不甘心战败,继续坚持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美也未建交。因此,杜勒斯拒绝握手。
2.(1)1972年。尼克松。
(2)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20世纪70年代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对外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对内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5)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是影响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
3.(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或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日两国有过战争,且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日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珍惜和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做危害中国及亚洲人民感情的事,走和平、发展、友好之路。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1.(1)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中苏关系 欧盟
3.170
4.国际地位
【合作探究】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主导国际事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高;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知能提升练习】
1.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由此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2.C 解析: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B 解析: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4.C 解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C项符合题意。
5.D 解析: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
6.C 解析:中国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议成立亚投行、参加G20峰会等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交流。
7.(1)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世界局势产生重要影响。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3)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与国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等。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探究归纳】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探究归纳】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国家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