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课后作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éi) 贮藏(zhù) 白羊肚手巾(dù)
B.脑畔(pàn) 慰藉(jiè) 柳林铺(pū)
C.哺育(fǔ) 外溢(yì) 一气呵成(hē)
D.惬意(qiè) 差使(chāi) 米酒油馍(m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廷河还要在前头!
B.……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框里转。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
(1)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3)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
(4)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
4.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定宝塔山。
(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________在亲人怀。
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贴 搂 扑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一、二节,回答问题。
1.赏析诗歌第一节中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的表达效果。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怎样的心情?
3.“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你怎样理解“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这一比喻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诗人写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关山、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D A项,“肚”应读“dǔ”;B项,“铺”应读“pù”;C项,“哺”应读“bǔ”。
2.【解析】B A项,“廷”应为“延”;C项,“窖”应为“窑”;D项,“框”应为“眶”。
3.(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排比、拟人
4.D
二、
(一)
1.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有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2.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3.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感情。
4.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延安人民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二)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鲜明地突出了“甲天下”的桂林青山秀颀、娇美的姿态,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2.通过写这些具体的景物,再现当年的战斗生活,回忆当年对桂林山水的心驰神往,随即发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慨。
3.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秀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