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
一、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写合适的诗句。
1、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 ”
2、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
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 。
三、课内古诗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
3、解释字词的含义:
涕泪: 却看: 漫: 。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5、 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四、课外古诗鉴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下列词语。
烽火: 。 家书: 。
连三月: 。 抵万金: 。
搔: 。 短: 。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3、本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 到 。
4、本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
第09课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写合适的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课诗句的理解情况。
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课诗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情况。
三、课内古诗理解。
1、 D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眼泪 回头看 随便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
6、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7、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内古诗的理解情况。
四、课外古诗鉴赏。
1、烽火:这里指战争。 家书:家信。 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搔:抓,挠。 短:少。
2、D 3、望 山河 草木花鸟 4、忧中思家
5、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解析:【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赏析】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09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培养学习古诗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1、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培养学习古诗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杜甫的古诗: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大家背的很有感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种种景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杜甫的情感跃动。大家背的诗歌当中都是杜甫的一些清新之作,但是杜甫也有“孩子气”的作品,当杜甫听到多灾多难的“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时,可谓惊喜若狂,一时激动写下了一首满腔欢悦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指名背诵
指名背诵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复习杜甫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jì tì cháng xiāng
蓟 涕 裳 襄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学习多音字。
裳 cháng 黄裳 裳服
shang 云裳羽衣 衣裳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2、介绍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3、写作背景: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词意: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眼泪。
句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2)出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词意: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句意: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3)出示: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词意: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句意: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4)出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词意: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句意: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整体感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听到朝廷的军队平定了叛乱,自己的家乡被收复了以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学习首联
1、出示第一、二句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首联写诗人听闻捷报后悲喜交加的表现。
3、“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初闻”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神态。
4、指导朗读。
(三)学习颔联
1、出示第三、四句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颔联进一步写诗人欣喜若狂的表现。
3、“却看妻子”“漫卷诗书”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写出了全家人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的样子。
4、指导朗读。
(四)学习颈联
1、出示第五、六句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颈联再进一步写“喜欲狂”的表现。
3、“白日”“放歌”“青春”“纵酒”正是喜不自胜的表现。
4、指导朗读。
(五)学习尾联
1、出示第七、八句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尾联写诗人虽然身在梓州,心却早已向往着飞回家乡,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出示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4、“穿、下、向”等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
5、指导朗读。
(六)总结延伸
1、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2、《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爱国之情,古来有之。在当今和平年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梳理知识结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悲喜交加
颔联:欣喜若狂
颈联:喜不自胜
尾联:归心似箭
(喜)
爱国爱民
四、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涕 巫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
左右结构:涕
半包围结构:巫
(2)换一换:
“涕”减去“氵”加上“木”是“梯”。
“巫”减去“工”加上“土”是“坐”。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涕、巫”并讲述:
课件出示:涕:tì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位置偏上,“弟”竖笔稍长。
组词:鼻涕 破涕为笑
造句:看到失而复得的布娃娃后,小妹妹破涕为笑。
课件出示:巫:wū
书写指导:上横短、下横长,中间的两个“人”变捺为点。
组词:巫峡 巫婆
造句:他用巧妙的方法把巫婆狠狠地惩治了一番。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五、拓展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六、课堂练习
(一)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写合适的诗句。
1、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自读古诗
指名读要求
根据停顿读古诗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字组词
学习多音字
指名读
齐读
学生了解诗人
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理解题目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指名读
理解词意
理解句意
整体感知本首诗的内容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诗句
交流词语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诗句
交流词语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诗句
交流词语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
交流诗句
了解地理位置
交流词语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交流
延伸
梳理本首诗的结构
学生各抒己见
生完成识字游戏
生观察字形
组词
造句
生观察字形
组词
造句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自由读
读后交流赏析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
本环节共分六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生字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第五环节是课外阅读;第六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关于爱国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课堂小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听到朝廷的军队平定了叛乱,自己的家乡被收复了以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对本诗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悲喜交加
颔联:欣喜若狂
颈联:喜不自胜
尾联:归心似箭
(喜)
爱国爱民
课件41张PPT。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新知导入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新知导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自读课文 jì tì cháng xiāng
蓟 涕 裳 襄识字解词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识字解词我 来 组 词蓟 涕 蓟北 蓟县 流涕 裳服 襄阳裳 襄识字解词多音字裳cháng 黄裳 裳服
shang 云裳羽衣 衣裳新知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写作背景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息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新知讲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目是什么意思?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新知讲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涕:眼泪。新知讲解句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新知讲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新知讲解句意: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新知讲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新知讲解句意: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新知讲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新知讲解句意: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新知讲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听到朝廷的军队平定了叛乱,自己的家乡被收复了以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新知讲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写诗人听闻捷报后悲喜交加的表现。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 “初闻”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神态。新知讲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写出了全家人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的样子。颔联进一步写诗人欣喜若狂的表现。新知讲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再进一步写“喜欲狂”的表现。 “白日”“放歌”“青春”“纵酒”正是喜不自胜的表现。新知讲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穿、下、向”等动词,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的欣喜心情。 尾联写诗人虽然身在梓州,心却早已向往着飞回家乡,写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新知讲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新知讲解 《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流露出作者忧国忧民之情。爱国之情,古来有之。在当今和平年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作为小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知识、学本领,积极锻炼身体,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梳理结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爱国爱民首联:悲喜交加
颔联:欣喜若狂
颈联:喜不自胜
尾联:归心似箭喜生字书写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涕 巫生字书写找一找左右结构:涕
半包围结构:巫换一换“涕”减去“氵”加上“木”是“梯”。“巫”减去“工”加上“土”是“坐”。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氵”位置偏上,“弟”竖笔稍长。涕tì组词:鼻涕 破涕为笑造句:看到失而复得的布娃娃后,小妹妹破涕为笑。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上横短、下横长,中间的两个“人”变捺为点。巫wū组词:巫峡 巫婆造句:他用巧妙的方法把巫婆狠狠地惩治了一番。生字书写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拓展提高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拓展提高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课堂练习一、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写合适的诗句。
1、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 , 。”
2、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课堂练习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听到朝廷的军队平定了叛乱,自己的家乡被收复了以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总结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首联:悲喜交加
颔联:欣喜若狂
颈联:喜不自胜
尾联:归心似箭喜 爱国爱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搜集关于爱国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分享。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