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nǐ ding cān móu ruì xuě sǔn shī duàn liàn
( ) ( ) ( ) ( ) ( )
juàn liàn bēn fù tè shū zūn yán gé mìng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拟( ) 瑞( ) 炼( ) 尊( ) 段( )
似( ) 端( ) 练( ) 遵( ) 锻(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
2、起草制定。 ( )
3、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 )
4、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长子 ( )的父爱 ( )的眉头 ( )的眷恋
( )的意愿 ( )的枕巾 ( )的目光 ( )的神情
五、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选段第一部分能感受到毛主席对爱子的______;从中你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位_____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心情的。
六、课外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 。?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 ”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 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拟定 参谋 瑞雪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严 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生字的书写和掌握情况。
二、比一比,组词语。
拟定 祥瑞 锻炼 尊严 段落
似乎 端正 练习 遵守 锻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生字形近字的区别和组词掌握情况。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喃喃 2、拟定 3、踌躇 4、黯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生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心爱 无限 紧锁 无限
人民 打湿 黯然 踌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出现的词语搭配的掌握情况。
五、课内阅读。
1、无限眷恋 普通
2、动作、神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课段落的简单理解情况。
六、课外阅读。
1、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从堂哥送信到毛泽东回到家已经过去了三天。
2、画: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3、画: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 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动作
4.、毛泽东是一个孝敬母亲的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