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0 23: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园,假如有一天,强盗闯入我们家,极力破坏,还把我们驱赶出去,你会有什么反应?同样,中国就是我们的大家,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身为中国人,你会有怎样的感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东北同胞的个人家国情怀世界里……


端木蕻良
抒情散文
学习目标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听课文录音
注意以下要求:
1、注意听准字音;
2、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 感 受作者情感;
3 、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读准字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谰lán语
怪诞dàn 亘gèn古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 蜢 zhà měng
污秽huì

多音字


cān
shēn
cēn
参加
人参
参差不齐



zhé
shé
zhē
折断
折本
折腾



xiě
xuè
血淋淋
血汗
学习词语
炽痛chì tòng热烈而深切。
嗥鸣háo míng(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
谰语lán yǔ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guài dàn奇怪,古怪。
亘古gèn gǔ远古。
默契mò 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tián lǒng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作物。
蚱蜢zhà meng昆虫,像蝗虫,常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是害虫。
污秽wū huì肮脏的东西。
幽远yōu shēn幽深。
破晓pò xiǎo﹙天﹚ 刚亮。
耻辱chǐ rǔ声誉上受到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东北特有的物产:
白桦林
马群
蒙古狗
鹿

煤块
高粱
玉米
豆粒
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理清本文的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自主学习1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文中写了具有怎样景色的土地(默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 )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3、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色和物产?

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抓住这些景物能充分体现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



4、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作者回忆起故乡的景色,似乎听到了故乡的呼唤。

5、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 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

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6、作者由景及人想到自己在故乡的生活,阅读第二段讨论概括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美好,幸福,欢乐。
7、这样美丽的景物,这样美好的生活,现在却遭遇不幸。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8、大家想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①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
②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人们站起来为家乡,为祖国而战。
自主学习2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这里表现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涌动’”等词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表达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

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出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红熟的浆液”“燃烧的洪流”。从深层看。这是虚写。在作者的心中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4 、作者用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参天碧绿”形容白桦林,“标直漂亮”形容白桦树让人感受到一棵棵,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树傲然挺立在风中:多个景物连在一起使人想象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辽阔无比。

5、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像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6、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
仿句练习
例句: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警惕日本
日本主战装备亚洲第一。
日本指挥系统世界一流。
日本军事技术全面领先,据预测,未来日本将在三军主战兵器、导弹防御、航空航天甚至核武器等军事技术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其军事技术的尖端化趋势不可逆转。
日本军费开支已居世界第二。
受美、日、印、韩的太空眼威胁,我国太空安全亟待正视。
拓展阅读
课文小结
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美好中国梦的实现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今年是建国70周年,国庆节阅兵,大家都看过了,请大家写一个片段,围绕着“看着国庆阅兵仪式,我想到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