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1 11:59:45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十一、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
1.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
2.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
3.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
4.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巍巍乎若太山。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C
1.像大山一样高峻。 2.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3张PPT)
第二十一 课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语文部编版 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流水。”锺子期 死。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新知讲解


zāi
wēi

xián
识记生字
善哉
巍峨
琴弦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善:擅长。
鼓:弹。
志:心志,情志。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之
了解人物
伯牙 锺子期
国籍 (楚国)晋国 楚国
身份 上大夫 樵夫
穿着 绸缎 布衣
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知音
朋友
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同学们想一想,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除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思考交流
表现旭日东升的景象
表现下雪的景象
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朝阳
缓缓乎
朝阳
冬雪
飘飘乎
冬雪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知音?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 与 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 、 的情感。
伯牙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
主题概括
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佳句积累
一、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1.断绝 2.穷尽 3.走不通的 4.独一无二的 5.极、最
破琴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1、熟读伯牙鼓琴并背诵默写。
2、预习《书戴嵩画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 文言文二则 单元 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4、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重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2.学生读,谈体会。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 朗读诗歌,进入今天的学习的主题。 课前安排学生朗读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可以增加积累,学到积累古诗的一种方法——按主题归类,另外,《伯牙绝弦》这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友情主题,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板书:死 绝弦)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朗读文言文,扫除生字障碍。 再次朗读课文,弄清文意。 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堂小结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板书 二十一、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