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十一、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书戴嵩画牛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蜀中有杜处( )士,好( )书画,所宝以百数( )。
2.斗( )牛,力在角( )。
二、一个小小的牧童竟然能够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错误,说明 ( )
A.牧童有长时间细致的观察,比大画家更了解牛的情况。
B.牧童比画家聪明。
C.牧童的知识比大画家丰富。
D.大画家的画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所宝以百数。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四、《书戴嵩画牛》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chǔ hào shǔ 2.dòu jiǎo
二、A
三、1.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2.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四、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教学设计
课题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 单元 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 “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 (“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3.了解戴嵩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斗牛图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97%E7%89%9B%E5%9B%BE / 296904"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8%B4%E5%B5%A9 / _blank )》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了解戴嵩 出示戴嵩和《斗牛图》的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画家和作品的地位,为下一步表现牧童的大胆行为蓄势,能更好地表现中心。
讲授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板书:戴嵩《牛》)出示课文大意: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板书:杜处士 好 锦囊玉轴) 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板书:牧童 笑 掉尾而斗)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通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理解文章大意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二十一、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语文部编版 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它们的状态是怎样的?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幅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以此为内容写了一篇小短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简介
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熟悉课文
熟悉课文
曝
pù
生字识记
曝晒
书 戴嵩 画牛
蜀中 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 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 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 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处士 笑 而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问奴,织 当问婢。”不可 改也。
处士:隐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去做官的人。
好:喜欢。
宝:以……为宝,珍藏。
嵩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作画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自随:随身携带。
疏通文意
曝:晾,晒。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摇动,摆动。
缪:错。
然:同意。
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
谬矣
牧童为什么这样评价这幅画?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
处士笑而然之。
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表演读一下他的神态和他说的话。
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戴嵩画的《牛》,两牛牛角冲撞,相斗正酣,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闲。牧童看到此画,根据他的经验,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摇晃起来的,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加之他是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牧童为什么“拊掌大笑”?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错误之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 ,要从 ,
出发的道理。
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迷信权威
客观事实
主题概括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主题概括
好书画:
一日曝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解释下列变色的字。
喜爱
拿出来展示
同意,赞同
说
课堂演练
作业布置
1、熟读《书戴嵩画牛》,识记课下注释。
2、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