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cháo zhāo)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juàn jüàn)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dàn duàn)炼自己的意志。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
三、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四、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 。
(2)黯然: 。
3、“电报记录稿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主席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
。
五、课外阅读。
父亲和儿子
日子很贫寒。好在他们有一个装上热水可以暖脚的热水壶。在那些大雪飘扬的日子里,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冷。
儿子还小,壶就总是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①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②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③的。
壶是瓷的,白地上印着蓝色的图寞。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苍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强劲来。
壶是扁的,就像扣着的一只碗。它明亮而又光洁,是被长长的日子磨出的。没有谁知道它的年龄,儿子没有它大,父亲也没有它大。父亲和儿子就都把壶看得很重。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下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父亲笑着给那人说,你问我儿子吧。那人就问儿子。儿子笑一笑,然后摇摇头。看着儿子摇头,父亲的脸上就流出笑。
壶就一直慢慢悠悠的伴父子俩走过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
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飘着大雪的日子里,已经显得苍老的父亲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热水壶。
父亲对儿子说,你把热水壶放错了。
儿子笑一笑,说,没有错。
父亲就愣愣地望着儿子。
儿子说,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见到了爷爷,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这个热水壶的故事。
父亲久久地望着儿子。
父亲知道,这梦是儿子的虚构。他也虚构过这样的梦。他知道,那些曾经在自己身上流过的血已经真正流进了儿子的血管。
父亲心里就涌起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
父亲打开门,外面起了风。风很尖锐的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
儿子看见父亲笑了,儿子看见雪光将父亲的笑染得分外灿烂。
后来,儿子听见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儿子知道,父亲是说给门外的那些风的。
1、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描写风的语句,简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2、依次说出第二段中三个“热烘烘”的各自的含义。
热烘烘①: 。
热烘烘②: 。
热烘烘③: 。
3、为什么父子二人不肯把热水壶卖掉?
。
4、“父亲心里就涌起了一种情绪”句中的“情绪”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
5、简析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这句话时的内心活动。
。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áo juàn duàn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的读音的掌握情况。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他们的父母非常悲痛。
2、他们很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掌握情况,重点体会反问句的情感的表达效果。
三、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1、A、D 2、B 3、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抓住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体会毛主席的悲痛的心情以及博大的胸怀。
四、课内阅读。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2、(1)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2)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爱子牺牲,毛主席无比悲痛,他艰难地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决定,更体现了他超人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4、C D
5、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安葬,就无须考虑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这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情况。
五、课外阅读。
1、“苍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强劲来”。“风很尖锐的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
作用:衬托父子情深。天虽寒,父子的爱心是热的。
2、(1)温度高
(2)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热烘烘的。
(3)父子相爱,生活是美好的。
3、水壶体现了父子之间真挚的亲情,是连接父子亲情的纽带,所以不卖。
4、“情绪”是感受,是父亲感受到了儿子关爱父亲的亲情。
5、儿子将热水壶递给父亲,使父亲感受到的不只是水壶的暖,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了儿子的爱,这种亲情的温暖使得门外的风也不具有威慑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