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0 23: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云贵高原公路
黄果树瀑布
贵州喀斯特地貌
苗寨
贵州贫困地区的山路
浓厚的民族风情
落后的农业生产
特色民族美食
省会 贵阳
美丽的溶洞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重点)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难点)
4、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模块]
一、认识多彩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二、了解问题贵州—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三、创建生态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因地制宜)

学习任务 一:认识多彩贵州
—自然地理概况
阅读课本P93页文字及图8—56、8—57等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并在图中标出:云贵高原、长江、乌江、贵阳、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
2、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其所在地形区是什么?
3、根据高度表(图8—57)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4、阅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分析贵阳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5、贵州省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6、贵州省有哪些优势的自然资源?
贵州省
描述贵州省的位置特征。
位置:
西南 云贵高原东部

读右图,分析贵州省的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
高原山地 地表崎岖

地势:
西高东低
高度表和河流流向
喀斯特地貌
阅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分析贵阳的气候特点。
气候:
季风气候 寒暑适中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5.1 6.6 11.0 16.1 19.6 22.2
降水量(mm) 20.5 20.1 32.8 87.6 164.6 225.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9 23.6 20.6 16.3 11.8 7.4
降水量(mm) 177.0 126.8 100.1 97.5 47.4 18.1
读图找出该省主要河流。
河流较多 水能丰富
河流:

由图分析该省主要优势资源有哪些?
资源:
资源丰富 利用困难

矿产资源
水能资源
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认同。贵州纬度较低,导致冬季气温不低;海拔高,导致夏季气温不高。这样就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
气温 23.9 28.1 28.7 28.6 28.0
海拔高度(m) 1071.2 259.1 23.3 44.9 4.5
学习任务 二:了解问题贵州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1、阅读P94页文字并联系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贵州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

2、根据P94活动分析当地存在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滑坡、泥石流


干旱、冰冻、冰雹
贵州省全境共有88个县市区,其中有78个县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受限。

石漠化严重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人口增多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增多,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的现象。
1、石漠化产生有哪些自然因素?



2、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请将你的看法填入空白图框中。





过度樵采
陡坡开垦
人口增多
过度放牧
(1)石灰岩广布,山高坡陡
(2)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
(3)降雨集中,易遭受暴雨冲刷等
学习任务三:创建生态贵州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阅读P95-96页,思考:针对石漠化造成的严重危害,当地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1、生态恢复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石漠化治理前
石漠化治理后

2、生态工程措施:
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3、社会经济措施:
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建设
阅读课本P96-97页,分析贵州省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的?
1、建立水利设施,改善用水状况;
2、建设大型煤电基地,“水火互济”,
“西电东送”;
3、发展生态旅游,着力打造红色旅游;
4、促进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

苗绣
遵义会议会址
黄果树瀑布
丰富的煤炭资源
火电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
?



2、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

4、贵州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之一——“西电东送”中的作用有哪些?


“八山一水一分田”:群山环抱、山多地少、土地瘠薄、少良田的地形。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
“天无三日晴”:贵州省气候温和湿润,阴雨天多。
“地无三里平”:贵州省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贵州河流流经高原、山地,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水难度大,成本高等。
贵州的水电和火电资源开发送至广东沿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东西部的“双赢”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试分析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内涵:“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是指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指在坡度较缓的山腰兴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既保持水土,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是指在山麓地带种草,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可以用作绿肥,也可以当作饲料饲养牲畜;“山下办工厂抓票子”是指当地通过兴办农副产业加工业或其他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农田集约种植收谷子”是指当地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耕地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减轻对其他土地的压力。
意义: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有利于生态平衡。
达标要求:
本次检测共25个空,做对20个即为优秀,做对15个即为合格。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改善环境
发展经济
自然
条件
灾害与环境
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资源
灾害频繁
石漠化严重
特色产业


利用资源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查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