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一、遣唐使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遣唐使从唐朝都将哪些技术带回了日本?
制度
货
币
日本和同开珎——日本奈良朝初始元明天皇和铜元年(708年,唐景龙二年)铸,为日本最早铸行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建
筑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建造而成。东西约4.2km,南北约4.7km,面积大约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日本从公元8世纪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参照中国汉字草书和楷书偏旁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自己的文字。
文化
此外:还有节日、茶道、花道、书法、中草药等等
二、鉴真东渡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
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鉴真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唐招提寺
鉴真坐像
日本一级国宝
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A
B
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天竺
三、玄奘西行
《西游记》唐僧
唐僧原型:
唐朝的玄奘和尚
玄 奘,唐代高僧。13岁出家,对佛学如痴如醉。曾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对佛经的翻译不统一,决心到天竺学习佛法。
三、玄奘西行
玄奘在西行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向西北行三百余里,此则葱岭北原,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摘自《大唐西域记》
玄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勇于开拓
天竺那烂陀寺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
《玄奘取经回长安》
“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大唐西域记》
唐太宗时期
1、时间:
2、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
《大唐西域记》
3、意义:
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玄奘西行
?
?
阅读教材合作探究,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探究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谈谈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事件内容 身份 时间 出发地——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贡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僧
人
僧
人
唐
玄
宗
时
唐
太
宗
时
扬州—日本
长安—天竺
结
伴
独
行
弘扬佛法,传播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
流传《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顽强的毅力
百折不挠的精神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各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01
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02
唐朝时期海陆交通发达。
03
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04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
印度
①
②
③
双向
交流
兼容
并蓄
日本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