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结合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庄子》的有关知识。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两则短文的义意,理清层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3.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大鹏的形象,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4.通过反复诵读,背诵两篇短文,积累精彩语句,摘录并赏析。
重点难点
1.把握文中三个层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感受大鹏的形象,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庄子的生平,搜集关于《庄子》的资料,预习课文,能够做到熟读成诵。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感到非常愉快和惬意,竟然忘记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惊觉自己原来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象力。下面我们通过学习选自《庄子》的两篇小短文,来认识一下庄子。(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
1.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链接,了解《庄子》及相关知识。
资料链接: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二人为“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读准字音。要求:大声朗读课文三遍,要字正腔圆。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课下注释,或求助同学解决。
3.读准句读。要求:基本读准断句,注意语气节奏,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对拿不准的句子停顿,用红笔画出,求助同学解决,用“/”标出停顿。
(二)自学检测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老子合称“老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 鲲(kūn)鹏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濠(háo)梁 鲦(tiáo)鱼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三、合作探究
1.译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标出判断句。边译边把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标出来,准备小组交流。
交流疑难:在小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好组内不明白的问题(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提交班内交流。
明确:
(1)一词多义
鲲之大(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之 鹏之背(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其名为鲲(代同,它的)
其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2)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3)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概括内容。
明确:
第一层: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第三层:拟想大鹏俯瞰大地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3.说说你感受到的大鹏鸟的形象。
明确:
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庄子》中有很多名言名句,从下列句子中选取你喜欢的,试着翻译一下吧。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
明确:人的牛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明确: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刀刃的游动运转肯定有足够的余地。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日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个成语,都出自这里。
3.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明确:脂膏作为烛薪燃烧,是有烧完之时的,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人间世》)
明确: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就是错上加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自此处。
5.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明确: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奋力举起臂膀去抵挡车轮的前进,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胜任的,这是因为把自己的本领看得太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明确:山上的树木自己招来砍伐之祸,油脂燃的火熬干了自己。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树可以使用,因而被刀割。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力才足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的道理,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7.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明确: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都是凶器,不可以作为处世的正道。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有改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鹏之徙于南冥也(迁移)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3)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堂上低洼之处)
(5)而后乃今培风(凭)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C项中的“其”是连词,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A、B、D三项中的“其”均是代词“它”,代指“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答案:(鹏鸟)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它,然后才计划向南飞去。
六、课堂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七、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2.准确熟练地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第一层: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其形体巨大,气象恢宏
第二层: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
第三层:拟想大鹏俯瞰大地,发出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庄子》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同时,《庄子》中也不乏一些幽默风趣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来感受庄子的论辩智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借助课下注释和手头具工书边读边翻译课文,勾画、标注重要词语的意思,用红笔标注出疑难词句。
2.再读课文,自己试着复述本文的小故事。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一对一口头互译课文,并注意分类整理一词多义。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交班级解决。
明确:
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安知鱼之乐(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之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第二个“之”: 助词,的)
2.再读课文,自己试着复述本文的小故事。
明确: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追求快乐自由,希望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的思想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两人的论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四、拓展延伸
《逍遥游·北冥有鱼》中大鹏的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你能说出与大鹏有关的小说中的故事、诗词或成语吗?
明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的呼喊;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其影响,如《西游记》中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曾发出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1965年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的句子,也都源自《庄子》中的大鹏形象。除此之外,“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或谓惠子曰(有人)
(3)非梧桐不止(栖息)
(4)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答案: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3.文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
答案:文中庄子将鹓鶵比作自己,鸱比喻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六、课堂小结
某教授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七、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2.反复朗读两篇短文,快速背诵并准确默写。
八、板书设计
惠子:求真 自由快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尚美 诗意生活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