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精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1 12:2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童年的水墨画
三年级下
同学们,这几幅画漂亮吗?画上有什么?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这就是著名的水墨画。有人说,童年就像一幅水墨画,那么这副童年的水墨画上画着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欣赏《童年的水墨画》。
课文导入
知识绿卡
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枝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枝法。墨于水的变化分为五色。画成作品,题款,盖章。就是完整的墨水画作品。


shān
shàn
扇动
扇子


zuān
zuàn
钻研
钻石
银杏叶像一把小扇(shàn)子,扇(shān)走了夏天的炎热。
他钻(zuān)入池中,把那颗钻(zuàn)石捞了出来。

墨(墨水)
黑(黑色)

竿(竹竿)
杆(旗杆)

碎(打碎)
醉(喝醉)

拨(拨动)
拔(拔草)

浪(浪花)
狼(恶狼)

葫(葫芦)
蝴(蝴蝶)
【水墨(mò)画】 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梳妆】 梳洗打扮。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蹦跳】 跳跃。造句:小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蹦跳着一路向前。
【戏耍】 玩耍。造句:鸭群一下河,就愉快地戏耍起来。
【水葫芦】 凤眼莲的通称。 文中指水性好的孩子。
【斗笠(lì)】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平静—— 笑哈哈——
喧闹
泪汪汪
平静—— 蹦跳——
戏耍—— 笑哈哈——
安静
跳跃
玩耍
笑呵呵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这首诗总共分成了哪几部分?
每一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总共分成了哪几部分?
溪边
江上
林中
课文解读
再仔细阅读课文,在每节诗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溪边 ,江上 ,林中 。
垂钓
戏水
采蘑
溪 边
①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句解:在作者眼中,垂柳是一位爱美的姑娘,她把溪水当作镜子,正在梳妆打扮。 这样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句解:作者把山溪比作绿玉带,写出了山溪的颜色和形状,非常贴切。
②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句解:“人影”是垂钓儿童在水中的倒影,被绿色的溪水染绿了。
③忽然哗啦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句解:“笑声”听得到,看不到,作者却将“笑声”这一听觉感受转化为“蹦跳”的视觉形象,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鱼跃人欢的景象。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
1.《溪边》这首小诗共有三句话,如果分成两层,应该怎样划分?为什么?
参考答案:
层次划分:①②//③
①②句写儿童耐心等待鱼儿上钩的情景,是静态描写;③句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是动态描写。
划分依据:
2.《溪边》这首小诗运用了什么写法?
动静结合。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给”可以用哪个词语代替?
答:“被”。
(2)“人影”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人影”是垂钓儿童在水中的倒影。我是联系下文知道的——“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3)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句话的?
答:我是用联系上下文法理解的。联系上文,“山溪像绿玉带”,说明溪水是绿色的。 人的倒影浸在绿水中,不就给溪水“染绿”了吗?
溪边垂钓
江 上
①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句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孩子们比作刚下水的鸭群,表现了孩子们对水的亲近喜爱之情,以及生活的自由自在。
②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③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句解: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
句解:“只见……”写出了孩子的游泳技术高超,孩子出水时的欢悦之态,作者的惊叹之情,跃然纸上。“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构词方式相同,非常整齐。
1.把“水葫芦”改成“孩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
“水葫芦”更能突出孩子的水性好,还表达了作者的赞叹、喜爱之情。
2.诗中哪几句是群像描写? 哪几句是人物特写?
答:①②句是群像描写,③句是人物特写。
江上戏水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句解:写雨后松林的美景。雨水冲洗后,松树一身清清爽爽,作者把这想象成松树就着雨水洗了个澡,非常生动形象。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句解:作者把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想象成孩子戴着斗笠,生动形象,富有童真童趣。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句解:是采蘑菇的孩子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抖落。
句解:看到孩子们戴着斗笠,作者联想到小蘑菇的模样。小蘑菇像戴斗笠的孩子,戴斗笠的孩子像可爱的小蘑菇。二者相映成趣。
1.“松树刚洗过澡”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松树刚刚被雨水冲洗过。
2.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采蘑菇的孩子。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里的“一个个斗笠”指什么?
指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松林里,孩子们戴着斗笠,一个个就像蘑菇一样。


林中采蘑
主题归纳
这组诗描绘了儿童生活的三个画面——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溪边垂钓

文章结构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
快乐的童年

垂柳、山溪、人、钓竿、红蜻蜓、鱼儿
小手、浪花、银牙
松树、小蘑菇、斗笠
写法总结
理解句子—— 联系上下文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句话的?

我是用“联系上下文法”来理解的。 联系上文,我知道这句话写的是孩子们的样子,他们戴着斗笠,就像蘑菇一样。
随堂练习
你见过哪些有趣的生活画面,也来
写一写吧。
仿写小诗
示例:
花 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朗读指导:(1)本文是一组儿童诗,通篇洋溢着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之情,朗读时要用欢快的基调读,读出俏皮、活泼的语气。(2)这三首小诗都押韵,朗读时注意体会,读出节奏感和音乐美。
习题答案
背诵指导:熟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
《溪边》: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垂柳,映着安静的孩子。 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唯恐鱼儿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宁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江上》: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拨我溅地戏耍,突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从翻滚的水花里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雨后的松林异常美丽,松树像刚洗过澡一样苍翠欲滴,松针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雨珠,树下一个个小蘑菇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原来是一群孩子来采蘑菇,他们戴着斗笠,就像一个个小蘑菇一样。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答:联系上文,“山溪像绿玉带”,说明溪水是绿色的。人的倒影浸在绿水中,就像给溪水“染绿”了。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答:这句话写的是孩子们的样子,他们戴着
斗笠,就像蘑菇一样。
拓展空间
桑茶坑道中
古诗积累
[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诗意: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涨满了水,岸边丛生着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荫西面。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童真童趣的文章或诗词?课下搜集并整理,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