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一、 教学 目标
1、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随文识字,写好“耕”字。
3、 读通课文,读好“因释起耒而守株”一句。
4、 初步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读懂文言文。
5、 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做事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妄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二、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选自部编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课文用仅39字,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 重难 点分 析
教学重点:
1、 随文识字。
2、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
1、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2、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 教学 对象 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边读边想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部分孩子已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一次次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 教学 策略
在设计本教案时,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入手,借助课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是寓言,内容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写突破本课重、难点。
6、 教学 准备
ppt教学课件
7、 教学 课时
第一课时
八、 教学 过程
1、激趣导入
1. 出示图片,猜故事名字。
2. 请学生简单讲讲听过的《守株待兔》。
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初识文言文
1. 这些故事都是寓言故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 。
2.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入手,初步感知课文。简单介绍古人说话与现在人的区别。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研究古代文明、传承中华文化。
3. 老师范读课文,介绍作者韩非的生平。 用“知否”引导生了解文言文更显短小精悍。
引用实例,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
4. 生根据停顿,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出它特有的节奏感。宋人为什么守株?
男女生赛读,纠正“为”在这里读第二声,同“被”用。
学文言文除了明白他的意思,还要能够恰当停顿。
3、走近文言文。
1.利用注释了解句意。
(1)解释“者”字用法,联想记者、读者等。
(2)教师设疑:既然兔走触株,怎么就折颈而死了呢?学生各抒己见。用“看注释”的方法,解释句子意思,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老师相机点拨。
总结概括用法,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文。观察带序号的内容,认识文言文的注释。
(3)从古代的书中找一找“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学生自读,感受走的意思。
了解古人“走”字的书写演变,由字形感受汉字的最初意义,“走”即是“跑”。
(4)“因”的意思是于是,感受于是的运用习惯:后面稍停顿,循理,“因”后面也要停。识字断句。 学生揣摩,读出节奏感,老师评价。只要掌握规律,形成语感后自己就会停顿了。
(5)讲解耒字的演变。学生找出文中“耒”做偏旁的字。点拨“耕”是后鼻音。
2.强调“耕”是左右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笔画要穿插的避让的字。横画多的字,要注意横画长短不同,还要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
3.学生练写。利用投影展示作品学生自己点评。
教师进行重点笔画的指导,再由学生书写,巩固教学。利用投影设备让学生自评互评,多种评价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
4. 这里相机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宋人为什么守株?生总结:捡到兔子,等在树桩边,想再得到。(板书:捡、等)
问题放这里回答更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顺理成章得出结论。
4、走进文言文
1.创设情境:为绘本配图。
(1)第一页“宋人有耕者”,第二页“田中有株”。
(2)出示绘本第三页,学生:“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设问:这么好的事,会每天发生么?(板书:偶然、整天)
(3)绘本第四页,学生配文:因释起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为第五幅图片配文:“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农夫一直在守株待兔,他再次得到了么?他等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捡到兔子?
2.重温故事,古今对读。学生是古代的韩非子,老师是现在人,老师用白话文讲故事,学生用古文讲故事,进行古今对读。
这个环节让巩固对文章的理解,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精妙。
5、走出文言文。
1.
这些宋国人会怎么笑话他呢?
2.
德育渗透:宋国人给农夫的只有嘲笑,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农夫有用的?
(1)老师出示送给农夫的字:实。希望你今后做实实在在的事。
(2)以此句为例:农夫农夫,我要送你一个“”字,希望你….同桌讨论,写在爱心卡片上并指名上台展示。(爱心卡片板贴) 你们真诚的劝诫,宝贵的心意才是对农夫最有帮助的。
3. 全班再次品读课文,升华主题。
六、 课后 作业
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七、 板书 设计
5、守株待兔
偶然捡
整天等
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