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1 14: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课前背古诗)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古诗,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
积累更多的古诗,这样我们才会,出示:更上一层楼(注音)。指名读。评:对了,“更、层”是后鼻音。谁再来读好,指名读。?“楼”是本课的生字,我们来学写这个字。?指名读一读“楼”。?
A.?第一步,看一看,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对了,古时候,楼房都是用木头建成的,所以“楼”字的左边是一个木字旁,右边也读“娄”,这样的字我们叫它形声字。?
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指名交流。顾老师啊给他编了首小儿歌:小女孩,头顶米,木字旁左边挤。你们觉得怎么样??评:你观察的真仔细。?
B.?第二步,找一找关键笔画:?“女”的一横要写长一点。?
C.第三步,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拿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师边写边说:上面一个“米”字笔画比较多,所以写的时候要紧凑一些。下面的这个“女”字要把“米”字托住,所以横画要拉长。师板书,生书空,打开书本描红。?
2.?今天我们就去登一座楼,什么楼呢?谁能看着拼音来认一认这座楼的名
字?出示:(画横线)鹳雀楼(注音)。指名读。
评:读的真准确。?
3.?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有名的楼,谁再来读读它的名字?生:鹳雀楼
(注音)。指名读。评:读的真好。?
4.?古时候,常常有鹳雀鸟停在楼上,出示:鹳雀鸟图片。瞧!这就是鹳雀
鸟,鹳雀鸟,嘴巴尖尖的,脚细细的,尾巴短短的。?
5.?所以,大家都叫它“鹳雀楼”。谁在来叫一叫它的名字?出示:鹳雀楼(注
音)。评:读得可真连贯。?
过渡:一千多年前,有一个人登上了鹳雀楼,你知道是谁吗?(王之涣)你怎么知道的呀?评:你可真会读书。连这个地方都注意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的名字。出示: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代大诗人,他和李白一样,也写下了很多名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拿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登鹳。谁再来把课题读好:登鹳雀楼。指名读,齐读。?
评:(生断句正确)瞧,她停顿的多准啊。?
(生声小)我觉得他登的比较轻松。?
(生读的用力)小男孩登上鹳雀楼的确感觉不一样。?(生读出重音)瞧,多么努力的向上爬呀。?
二、?学习古诗?
过渡:小朋友们,我们不仅要把诗题读正确,还要把整首诗也读正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
2.?第一关:读准生字字音。?
①?出示:雀、楼、依、入、欲、穷、目、更。开火车指名读。评:这列火车可真厉害。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的呢?指名交流:“入”是翘舌音,谁再来读好。“穷”是个后鼻音,我们也要读好。评:你真是为细心的小老师。齐读。?
②?小朋友们字音读准了,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③?火车到站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读。齐读生字。
3.?字音读的真准。继续闯关,第二关:读好古诗。?
4.?请同学自己再去读读古诗,读准字音。?
指名读3位。
评:你把字音读准了。
评:读得很流利。
评:你看,这位小朋友顾老师要忍不住送给她一个大拇指,你知道为什么吗?对的,这位小朋友不仅把古诗读正确了,而且还读出了古诗的节奏。出示:古诗节奏线。?
???????谁能学着她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再指名读(看投影)。我们一起读。?
5.?过渡:顺利通过第二关,掌声祝贺自己。我们还要更上一层楼,第三关:
读懂古诗。指名读。?
6.?过渡:在每一首诗中,都藏着一幅画面,我们来看看,我们能读出哪些
画面,请同学们边读边看图。登上了鹳雀楼,能看到什么呢?让我们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看一看。?(交流:太阳、黄河、山)?太阳:?出示图片?师:先来看看,远处你能看到什么?(山:是啊,这连绵起伏的山,一座挨着一座)?
师:文中的白日就是指太阳。?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时候的太阳)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傍晚的太阳怎么样?(太阳慢慢的落山了)
出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
?师:点红“依”,?
“依”也是我们本课的生字,我们还是学着用刚才的方法来写这个“依”字。?
第一步:看一看这个字的结构?
生交流:上下结构。?
第二步:找一找关键笔画是什么?(撇捺画)
评:你找到了关键笔画。
?第三步:写一写,师范写,生书空,打开书本描红。?
师边说边写:注意“隹”字的第一笔,撇画比较长,四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并且最后一笔的横画要写的长一点,平一点。?
你能给“依”组个词语吗?(依靠、依赖······)是啊,“依”就是“依靠、挨着”的意思。太阳就是这样慢慢地慢慢地靠着山往下落,最后,怎么样了?是啊,最后太阳就不见了,没有了。你们说这句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没有了的意思?(尽)点红“尽”:没有,完。?师:傍晚,太阳慢慢地慢慢地落山了,多么美,谁来读?师:太阳是慢慢地慢慢地,读得慢一点。指名读。?
师:谁还能读的更美些?指名读。女生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出示图片?
近处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诗人看到的黄河怎么样?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呢?生交流。?
师:你们看,黄河的水滔滔不绝,它们流到哪里呀……流到大海。
出示:黄河入海流。指名读?
师:多么壮观的黄河呀,谁能读读这句话。?师:流的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指名读。?师:诗人王之涣看到了黄河水流入大海的情景。我们学过的《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就是这个意思。男生读。?
7.?师总结:太阳落山了,黄河依然奔腾不息的往大海流去,一起读。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这是诗的前两句,我们来看看诗的后两句说了什么??9.?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指名读。?
这两句诗句里,哪些地方你能读懂??生交流。随机点红“欲”:想要、“穷”:尽、“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A“千里目”是指“看到更远的地方”。“目”就是指“眼睛”(千里目就是千里眼,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B“更上一层楼”就是“再上一层楼”的意思。
“欲”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老师出示了几个意思,你来选选看。
“欲”: 欲望?? 想要? 需要
??D穷:尽。?
师:现在,这些地方我们都弄懂了,谁来读好这两句诗。谁来读好这两
句诗。指名读。?
师:你看,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诗人就是用了这句诗告诉了我们
一个道理,这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说明这个道理的,你们知道吗??
生:青蛙看海。
评:是啊,青蛙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所以,请你来读好这两句诗。?
生:小鹰学飞。
评:只要飞得高,才能看得远。请你也来读好这两句诗。?
师:让我们再来一起读。??
过渡:我们一起再来把整首诗来读一读吧,现在不仅要读出诗的节奏,还要读出诗的意思呢。
出示:全诗。指名读,齐读。
1评:哦,你读懂了这首诗。
2评:哦,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
三、背古诗?
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跟着王之涣一起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壮美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前进的力量。接着,我们来闯第四关:背古诗。?
你会背吗?评:你真了不起,对你来说真是太简单了。谁也来试一试??
2.你能再来背一背吗?谁也来试一试??
3.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4.过渡: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名诗,其中有两句更是千古名句,你知道吗??交流。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我们什么时候会用这两句诗呢?
评:对的,经常用来鼓励别人,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送给韩国总统朴槿惠一幅书法作品,写的就是“更上一层楼”,意思就是希望中韩友谊能更好。?
???在这里,老师希望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四、生字教学?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了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的方法学习了“依、楼”(师板书),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两个。出示“尽、层”指名读。?
2.指名读,比一比,不同点和相同点。?3.写一写。??
五、总结?
今天我们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了《登鹳雀楼》,我们读出了画面,理解了句意,还悟出了诗的意境。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搜集几首王之涣的古诗,自己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