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1 18: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司马光》
教材分析:
这篇文言文很简短,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惊险的场景,第二句话用了连续的动词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文中用词与现代文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因此读和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但由于本文的文体特点,还是要以朗读读为主。在理解词意上练习边读边想。?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等方法了解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带新?
1.师:出示一年级下册司马光砸缸图,你们熟悉吗??谁来说说这幅图?你知道司马光是个什么人吗??
2.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篇课文的古文(幻灯片3)。?
3.介绍司马光,<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
2.对比现代文和古文,有什么疑问。
3.老师用多种方法领读。(
指导学生读不好的句子。多音字“没”(mò)的读音及组词。?
4.学生自读,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
5.指名展示读。(逐步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逻辑停顿。)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
方法提示: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三.研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司马光的什么事呢??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如果还不明白,可以在书中圈出来。?
(方法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过程中做批注。)?
2.默读后仍有不明白的问题,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用简单的话说说讲了件什么事?(生汇报)?
4.学习故事的起因。?
(1)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齐读)?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通过诵读,抓住“群儿”、“戏”、“于庭”理解意思。?
(2).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情况。?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齐读。?抓住:“登”、“跌”体会情况紧急。“瓮”和“缸”的区别。
<板画:瓮????板书:登、跌>?
鼓励生表演,感受当时情况紧急。?
.齐读
?5.学习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1)后来写了什么?(经过和结果)?
(2)我们看看先写了什么?(众皆弃去)“众”指谁?从哪里知道??
指导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里的“众”与上文的哪个字意思相近,但又略有不同??
(齐读两句话)(幻灯片14)?
师:除了司马光和落水儿童,其他孩子都干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弃???去???板画:?众>?
(3)其他小孩的心情?如何,自由讨论,代表发言。?
(4)当其他小孩正手足无措时,谁挺身而出?从哪里看出是司马光?他做了什么?咱们一起想象当时的画面,做动作。<板书:持??击?????板画:司马光>?
(5)当时司马光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为什么??师过渡:这就是司马光破救友的故事,司马光在关键时刻采取了十分机智的做法与文中的“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齐读。?
师:在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预设:机智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善于动脑的司马光。再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在邻里间传开了,故事的哪一句写的最为精彩?(预设:光持石击瓮破之)每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司马光是如何救友的;每当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问起:孩子,司马光是如何救友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不为司马光的行为称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七岁的孩子,他是这样救下他的伙伴的。齐读:光持石击瓮破之。
人们把这个故事画成画,雕成雕塑,做成剪纸等各种艺术形式。
2004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邮票就是关于司马光的,可见这个故事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化。?
(出示邮票)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文言文来描述一下?
师生合作通读课文。生生合作通读课文。(?我们看到短短三十个字将这个故事讲述清楚、完整、明白了吗??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图画,想象情节,讲讲这个故事。(齐读)?同学互相讲。个别讲。
?四、课外拓展?
司马光在危机时刻做出这样十分机智的行为并非偶然,在《宋史˙司马光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
光:司马光。?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
师:多么好学、多么深入、多么刻苦,我们应该学习这精神,感受这智慧,再次感受这故事。?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预设:故事大意;学习方法;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接下来我们用一首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歌曲《司马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diē)没(méi??mo)水中。众皆(kǎi??jiē)弃去,光持(chí??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bìnɡ),儿得活。?
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