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2)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3)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今天!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一起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游戏——打手(规则是彼此伸出手掌,手心上下相向而对,先一方打,另一方躲,谁打到对方算谁赢,五次之后再交换),来回忆一下我们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胜利方举手。祝贺大家!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你们的什么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该游戏在速度上有什么要求?机体主要通过什么调节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动作?
学生:神经系统;基本方式是反射。下面我们一起回顾相关知识。
【环节二】、温故知新,强化认知
1、课件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图片。 请学生根据该图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人的神经系统由几部分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神经元的结构:
(课件展示神经元的结构):请学生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图简述神经元的结构(手掌和胳膊的类比)
根据情况,鼓励相关同学。
总结: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保护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课件展示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是反射。
结合反射的概念,判断以下是否属于反射,并说明原因?
(1)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下垂。
(2)晴天的中午,阳光非常强烈, 用眼睛直接去看太阳,眼睛发生的变化。
(3)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4)吃过梅子的人看到梅子时分泌唾液。
由此总结:反射是指在______参与下,对______做出的______。
学生回答出上述概念后,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中枢神经系统、各种刺激、规律性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课件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动画。
学生观看后,思考下列问题:
一个反射弧至少由哪几部分构成 ?反射弧中的神经元分为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思考探索】: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环节三】??思索探究,合作学习
过渡: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解决下列两个问题。
生活中医生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检测脑部疾病啊?(脑电图检测)
说明神经兴奋的传导与什么有关?(电)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板书)
资料: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
提出问题:分析表格
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1、神经冲动的产生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部位电位变化:外负内正
2、神经冲动的传导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外正内负→外负内正”的变化……
3、恢复静息电位
教师:下面完整演示动画,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兴奋传导过程如何?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板书)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教师:(学案思考1)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教师:兴奋传导会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有,你知道常有哪些?
学生: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过渡】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而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师:突出演示电子显微镜下突触的结构。
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画。
学生会很容易得出:当兴奋(电信号)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化学信号)释放到突触间隙里(这里发生了一个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变化),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又发生了一个由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变化)。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教师: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没有选择性?
学生: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那么,在突触处的传导方向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教师:递质发生效应后,去向如何?
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鼓励或纠正。
教师强调:最大的一种可能是,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师生共同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教师: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会引起什么情况发生?
学生: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严重危害健康。
应用:
杀虫剂的杀虫原理: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手术时,局部麻醉的原理:麻醉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止了引起痛觉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痛觉不能形成。
【环节四】: ??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前面我们重点学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之间的传递,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内容。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传 导 速 度
快
慢
传 导 方 向
双 向
单 向
实?????? 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