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21: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天龙八部》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十 国唐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安史之乱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宋太宗赵光义1.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契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契丹武士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等生产活动辽(有时称契丹)耶律阿保机(辽太祖)10世纪初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阿保机治国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讨论:通过观察“契丹货币”、“契丹文字”和“契丹鸡冠壶”你发现了什么?“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隋唐时期,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学会农耕、冶铁、建房等技术。2.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党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大夏,史称西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党项族元昊:拓跋氏,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想一想:
元昊如何巩固统治的?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西夏铜牌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画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小试牛刀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兴庆府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 突加剧辽宋燕云十六州(二)辽与北宋的和战2. 对辽从用兵到防御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不打不相识(宋辽和战)澶 州 之 战1.时间:2.交战双方3.交战地点:4.关键人物5.战争结果: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攻方:守方:宋真宗(1004年)辽北 宋辽北宋澶州(古称澶渊)寇准宋真宗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3.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不打不相识(宋辽和战)澶渊之盟1)内容:2)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①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②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评价澶渊之盟) 辽宋保持了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以,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多角度思考: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战争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毗邻而居,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紧密,隋唐以来逐步接触、接受、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壮大。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你怎样认识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学会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的结构创造契丹文、西夏文;
4.翻译、印刷中原典籍、佛经;
5.用汉文铸币;
6.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7.任用汉人为官。
这一时期特点: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北宋);民族交融(澶渊之盟、宋夏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