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2 14: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20.1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度
2.顾炎武在《日知录·郡县条》中说:“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以为县矣。”材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是由被灭国所设立
C.由周天子任命其长官
D.是西周分封的国名
3.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
A.历史真相无法清楚
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C.历史真相可以掩盖
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
4.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
B.宰相权力口益下降
C.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5.“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幅19世纪的对联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灾难
B.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C.洋枪洋炮的危害
D.科技产生巨大威力
6.“达开既至安庆……缉盗贼,严军旅,使各安其业。更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米,于乡里之豪暴者抑制之,无告者赈恤之。”石达开在安庆实行的政策
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实现了太平天国的理想
D.说明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
7.“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篇近代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8.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清末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1906年清政府拟订了《天津府属试办审判厅章程》这表明
A.领事裁判权已经名存实亡
B.中国司法近代化逐渐加强
C.在华洋人反对领事裁判权
D.中国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
9.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
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
C.政治体制对政府决策影响大
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
10.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B.已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
C.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
D.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11.观察右图漫画,图中文字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土地。”下列口号与此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坚持抗战到底”
D.“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
12.下表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1924—1927年处应该填写
189—1912:推翮帝制,走向共和
1924—1927:
1927—1937: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1945—1949:争取民主,全面内战
A.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B.国民革命,分道扬镳
C.抗日烽火,救亡图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执行该战略的军事行动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
D.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1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鼓舞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15.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体现了
A.直接民主
B.社会主义宪法已经颁布
C.人民主权
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16.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维和部队首次亮相。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D.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2019年国台办新年贺词中说“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风险挑战,团结广大台湾同胞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机遇,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前提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政治协商制度
C.和平统一方针
D.统一战线策略
18。下图是“罗马扩张示意图”,为适应新变化罗马实施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
B.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
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
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
20.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表明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皮特所在党赢得了议会大选
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被破坏
D.国王仍然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21.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说“制宪会议的代表们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体制,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体现美国新政府有效力的是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邦联制
C.实行联邦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2.有学者认为“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该学者论述的是
A.美国1787年宪法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英国《权利法案》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3.“3月8日,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对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当天晚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讨论了一天来斗争的形势,主张继续开展斗争,推进革命。”材料反映的事件
A.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表明和平夺权已无可能性
24.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重返一些大学的校园,马克思主义文献电子数据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马克思著作读书会、马克思秋季学校吸引着求知者的目光。西方社会每遇到一次危机,就会引发一场“马克思主义研究热”。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深受欧洲民众普遍关注
B.欧洲国家普遍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
C.马克思学说在当今仍具有时代价值
D.马克思主义研究热已是学界新潮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并指出产生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10分)
2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邦正是若干(许多)公民的组合”……“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在一个同样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中,根据平等和一致原则,实行轮番为治的制度,却是合乎正义而值得称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鸩“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立法,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由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政协积极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就决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5%;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14.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关于古代希腊城邦政体构建的基本主张,并指出该政体构建明显的局限性。(6分)
(2)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运用有关史实论证。(8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政治历经了种种挫折和艰难,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6分)
2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是:防止帝国主义侵略以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双方保证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与任何反对对方的冋盟、集团或行动。与此同时,两囯还签订了一些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以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军从旅顺撤出,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以后在此的建设费用。苏联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1%。
——摘编自黄日涵、姚玉斐《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在整个外交工作当中斗争性较为明显。而从1954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方针是要和平共处,要和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1949—1959)
材料三
70年来,中国人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54年以来新中国外交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4分)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B
C
B
D
A
B
C
D
D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C
A
A
D
B
B
C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
(1)主要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掌控地方赋税等等(6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4分)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2分)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4分)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26.(20分)
(1)基本主张:公民大会行使城邦最高权力;轮番而治。(4分)
局限性: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直接民主过于泛滥。(2分)
(2)答案1:同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革命不彻底,君主世袭;而美国的共和政体是一种全新制度,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更为明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为深远等。(8分)
答案2:不同意。两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没有优劣之分,况且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8分,本问为开放式问题,学生在答题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学生最高得分不得超过8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言之成理即可)(3分)
27.(12分)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6分)
(2)斗争性革命外交向务实性外交转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3)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外交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中国始终担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4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