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二课时)图片课件(15+1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孙权劝学》(二课时)图片课件(15+1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1 14:54:05

文档简介

空中课堂
《孙权劝学》授课第一课时
一朝鲲化欲鹏飞 因风吹动狂波起
教学目标
1.识记和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并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含义。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视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视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一、精彩导入
当历史鲜活地向我们走来,当中国浩荡地崛起,当时代汹涌地向前,让我们在风云跌宕的文明中,打捞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以性格性情示范风骨风度,以命运经历构筑中国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第一课时,重新触摸一张张陈年的画卷,典藏一股股珍贵的力量吧!
二、教学过程
(1)经典照亮人生切入点一:经史政风云 惹岁月惊鸿
同学们好,请自读《孙权劝学》课下注释一,了解一下司马光其人和他主持编撰的这部《资治通鉴》这部书。(2分钟)
然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其他几位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在位23年。他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曾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其显著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其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著称,曾跟从孙权攻城略地,也曾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后来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占领荆州,名扬三国。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名将、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促成了三国时代三足鼎立之势。
(2)经典照亮人生切入点二:书韵传千年 清雅品流芳
同学们好,请对照课下注释自己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要求做到——信、达、雅。“信”即译文要准确,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译文要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简明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5分钟)
教师点拨:
①字词句的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军务政事。)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以:介词,用。务:事物)
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同“耶”。)
译: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去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副词,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译:只是应当博览群书,知道过去的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疑问代词,这里可译为“哪里”)
译: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这里是程度副词,可译为“很”)
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7.蒙乃使就学。
(乃:于是,就)
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8.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及:到,等到。过:经过。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
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士人,这里指读书人。即:就。更:另,另外。刮:擦拭。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之:助词,与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之···”结构,可译为“怎么···这么···”)
译: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看待,兄长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
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于是。拜:拜见,拜望。结友:结为好友。)
译: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离去。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去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博览群书,知道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议论军务,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看待,兄长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离去。
②探究归纳总结
同学们好,请你们在课本中找出本文的虚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及特殊句式,并能说出它们的意思,然后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4分钟)
虚词归纳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介词,用)
古今异义
1.治经(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2.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
3.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一词多义
1.见往事耳(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知晓)
2.卿今当涂掌事(当:掌管,担当)但当涉猎(当:应当)
特殊句式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倒装句,“何见事”应为“见何事”,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本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习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为之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阐述了人应当好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3)经典照亮人生切入点三:写人记事妙 书香能致远
同学们好,请在文中找寻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3分钟)
1.三个词句示结构
从文中“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三个词句可看出,文章讲了三个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三个人物成佳话
孙权:正是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地位和学识高于吕蒙的鲁肃称赞吕蒙,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非同一般。
蒙母:通过鲁肃拜蒙母这个情节可以看出,鲁肃被吕蒙的才学折服而愿与之深交,再次从侧面衬托出吕蒙学识的进步。
3.三句话语见形象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表明孙权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这句可以看出孙权对吕蒙开始不听劝说的略带责备之意,但又语重心长地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让人感动。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惊人,使鲁肃发出由衷的赞叹!
4.三次态度明性格
蒙辞以军中多务。
折射出吕蒙不愿读书的心理。
蒙乃始就学。
表明吕蒙知错就改,开始了转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5.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是孙权对吕蒙的称呼,表现孙权对吕蒙的真切关心和殷切的期望。第二次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吃惊地赞叹。“大兄”是吕蒙对鲁肃的巧妙回应,既有调侃的意味又显示出兄弟般的情谊。
6.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流露出的语气和语调能够揭示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性格。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吕蒙自豪的神情。
三、今天的作业
1.整理今天的学习笔记
2.背过《孙权劝学》的翻译并写一遍。
四、教师期盼
四海之内皆学问,读书方知天地宽。读好书可以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读书教会我们做人行事;读书教会我们思考善辨。好好读书吧,孩子们!书是沙漠中的绿洲,赋予生命的希望;书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人生的航程;书是风雪中的温暖,它会让你忘记整个冬天!
课件15张PPT。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空中课堂
《孙权劝学》授课第二课时
花红柳绿隐万语 扬帆起航诉千般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积累文言语汇且能正确、流利地翻译文本。
2.能把握文本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3.能恰当概括和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4.让语文素养与应试技能比翼齐飞。
教学重点
能理解、积累文言语汇且能正确、流利地翻译文本。
教学难点
让语文素养与应试技能比翼齐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一、精彩导入
语文天生浪漫,宛如漠北林海雪原的银装素裹;语文本来诗意,恰似江南杏花春雨的缠绵韵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尝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我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使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1)让知识与能力齐飞 秘诀一: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同学们好,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对《孙权劝学》的知识点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复习的情况。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2分钟)
①蒙乃使就学(从事)②但当涉猎(应当)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 用)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⑤见往事耳(了解)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2.重点语句翻译题(4分钟)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⑤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教师订正答案:
①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②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③我难道要你研究经典去当博士吗!
④只是应当博览群书,知道过去的历史罢了。
⑤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⑥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看待,兄长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
【题目解析】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感能力。
(2)让知识与能力齐飞 秘诀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学们好,请研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8分钟)
权劝学成功的原因?
②你从孙权那里学到了那些劝说技巧?
③课文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证明吕蒙的学习成果的?
④文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⑤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⑥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答案:
①从文中可以看出,孙权对吕蒙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要求吕蒙,又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劝解。因而,劝解成功。
②劝说别人做某事,要抓住要害;说服别人,要给予对方安全感,才能让对方放下抗拒之心;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告知对方具体该如何去做某事;指出做某事的目的;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劝说别人做事,最有用的还是要告诉他有什么好处和利益。
③对比的手法。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④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吕蒙:知错能改,有上进心。鲁肃: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能及时加以鼓励。
⑤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⑥故事情节简练而完整: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 ”与“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结果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答题思路解析】学好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解答文言文的题目。
(3)让知识与能力齐飞 秘诀三: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进行一下对比阅读,考查一下我们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以及对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情况。(5分钟)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②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③即更刮目相待(另,另外) ④人有从学者(跟随,跟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教师明确答案:
【补充乙文翻译】董遇字季直,为人不善言谈而好学。有人向他请教,董遇不肯教,却说:“一定要先读书上百遍。”说:“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请教者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有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雨天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1.①推托②到,等到③另,另外④跟随,跟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文言词语。
2.①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②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
3.吕蒙和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通过举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4)让知识与能力齐飞 秘诀四: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同学们好,看一下图片,你能猜出图片中的有关的人物和故事吗?这些勤学的传统文化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啊?(2分钟)
教师归纳:
《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勤奋好学。他常闭门从早到晚的读书,为了不打瞌睡,他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房梁上。这样,再打盹就会因疼痛而清醒。然后,继续读书,最后成为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的苏秦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因疲倦而昏睡,竟然有时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突然的痛感使自己猛然清醒,振作精神继续读书。后来,终成了战国时有名的政治家。
启示:孙敬和苏秦以累垮身体为代价的做法的确不值得提倡,但其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早》
那年鲁迅先生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启示:你如果期望辉煌伟大一生,就应该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今天的作业
1.整理今天的学习笔记。
2.背过并把《孙权劝学》的课下注释写一遍
四、教师祝福
人不立志,行动就无方向;确立志向,就是定位人生;为志向而奋斗就是充实人生;实现志向,就是升华人生。把黄昏当成黎明,时间就会源源而来;把成功当作起步,成绩就会不断涌现。
五、预告周五课程
明天我们将进行空中课堂专题五的学习
《骆驼祥子》导读课之
《品人物跌宕经历 悟时代百态人生》
课件19张PPT。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