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卷(B卷提升篇)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17:18: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毛泽东视察海军某部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 “辽宁号”航空母舰
A.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B. 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程
C. 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2.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以原第二炮兵为主组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 )
A. 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B. 中国炮兵建设的巨大成就
C. 中国陆军的发展进步 D. 我国跨入了核大国俱乐部
3. 某部队的模拟实战军事演习中,在我国东海上空突然发现敌军导弹来袭,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进行空中拦截。那么,来执行此命令的是( )
A. 导弹部队 B. 海军航空兵 C. 海军陆战队 D. 水面舰艇部队
4. 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 2015年12月
A. 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B. 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C. 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D. 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创造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外交环境,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 加强睦邻友好关系 B.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C. 加强多边合作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 开国大典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万隆会议
7. 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 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8.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
A. 中国改变了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 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 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D. 中国外交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9.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兼爱非攻’。”下列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该优秀传统的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10. 2015年4月,“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系列影片解说词:“60年前的一次聚首……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聚首”指(  )
A. 万隆会议 B. 中共八大 C. 26届联合国大会 D. 重庆谈判
11. 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60多年前,中国也贡献了一个完美的方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这一“方案”是指(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 倡导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2.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13. 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4.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江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了,入虎穴!”这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国外执行一项重大外交任务时,在飞机上写下的一首打}由诗。这里的“外交任务”是( )
A. 参加万降会议 B. 参加中美建交谈判
C. 重返联合国 D. 参加人世谈判
15.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苏联解体
16.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两国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  )
A. 第26届联大的召开 B.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 《联合公报》的签署 D. 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7.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势直接促成了 ( )
A. 尼克松访华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D. 中日关系正常化
18.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20.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出访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这表明 ( )
A. 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 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 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2、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如图一则新闻报道中采用的图片,被命名为《乔的笑》。对该图片,小历同学的解说:“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历史事件是2011年APEC上海会议取得成功。”小历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22.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 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舰长王峰说:“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较,李鸿章对边防安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光绪帝写给哪位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海防的建议。(8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郑策士《中国外交部成立二三事“另起炉灶”开新篇》
材料二 如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表现。(提示:方针政策)(6分)

(2)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声音”。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4分)

(3)对比旧中国和新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局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分)

24.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3月打响以来,反反复复,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美关系已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回顾历史,两国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敌视摩擦】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A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1) 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那一对策?(2分)

【出现转机】
材料二: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年代初,改善中美系成为两国同的要求,中关系出现转机。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2分)

【握手言和】
材料三:如图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3) 如图所示的事件名称是什么?20世纪年代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重大的外交成就还有那些?请你写出一个。(4分)

【期待共赢】
材料四: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后,唐的德,特朗普明智的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于以确认。
--2017年2月15目《中国日报》
(4) 最早和当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毛泽东视察海军某部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 “辽宁号”航空母舰
A.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B. 社会主义科技发展历程
C. 人民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D.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国防建设发展的相关知识。图片中的海军、大阅兵、航母都与国防建设有关,特别是航母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所以A符合题意;B项“科技发展”涵盖的面太广,不合题意;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我国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之后,人民军队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不断发展壮大,这与题意不合;D项明显不合题意。故选A。
2. 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以原第二炮兵为主组建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从“二炮”到“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 )
A. 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 B. 中国炮兵建设的巨大成就
C. 中国陆军的发展进步 D. 我国跨入了核大国俱乐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导弹部队的建立。第二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它成立于1966年7月1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主要任务是进行战略威慑,担任核反击任务,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现已拥有一支中程、远程、洲际导弹部队,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二炮”到“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历程。故选A。
3. 某部队的模拟实战军事演习中,在我国东海上空突然发现敌军导弹来袭,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进行空中拦截。那么,来执行此命令的是( )
A. 导弹部队 B. 海军航空兵 C. 海军陆战队 D. 水面舰艇部队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在我国东海上空突然发现敌导弹来袭。指挥员果断下令,进行空中拦截。那么,来执行此命令的是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故A正确。B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故选A。
4. 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 2015年12月
A. 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 B. 我军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C. 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D. 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各军种的不断建立,表明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壮大,但题干未涉及“逐步实现现代化”,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符合表格的信息,故排除ABD。故选C。
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创造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外交环境,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 加强睦邻友好关系 B.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C. 加强多边合作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 开国大典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万隆会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据题干“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C正确。ABD.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D。故选C。
7. 周恩来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
A. 鸿门赴宴——重庆谈判 B.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周恩来外交成就的归纳总结能力。解题关键是找出不符合“周恩来外交风云”这一主题的史实,A选项明显不符,因为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谈判,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外交问题;BCD项都是周恩来的外交成就。故选A。
8.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
A. 中国改变了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 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C. 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关系 D. 中国外交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中苏关系恶化始于50年代后期,故A错误。中美关系改善始于70年代初,故B错误。中国意在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而非仅仅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关系,故C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正确。故选D。
9.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兼爱非攻’。”下列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该优秀传统的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日内瓦会议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和为贵”、“兼爱非攻”的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印、缅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
10. 2015年4月,“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系列影片解说词:“60年前的一次聚首……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聚首”指(  )
A. 万隆会议 B. 中共八大 C. 26届联合国大会 D. 重庆谈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2015-60=1955年,据题干“60年前的一次聚首……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及所学知识可知,“聚首”指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A。
11. 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60多年前,中国也贡献了一个完美的方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这一“方案”是指(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提出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 倡导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可知,这一“方案”是指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故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12.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知识点.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时各国主要的不同是国情的不同,尤其是社会制度不同。故选A。
13. 1971年11月8 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以此说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1月8日、中国人来了和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C.
14.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江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了,入虎穴!”这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国外执行一项重大外交任务时,在飞机上写下的一首打}由诗。这里的“外交任务”是( )
A. 参加万降会议 B. 参加中美建交谈判
C. 重返联合国 D. 参加人世谈判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史实。由题干关键词“一九七一”“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国外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判断是中国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苏联解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使得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故选B。
16. 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两国正常化45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得到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实际利益。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  )
A. 第26届联大的召开 B.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 《联合公报》的签署 D. 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时间2017年和45周年可知习近平评述的事件发生在1972年,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尼克松访华期间《联合公报》的签署。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C。
17. 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势直接促成了 ( )
A. 尼克松访华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D. 中日关系正常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从美国讲,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从中国讲,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材料中分析的形势直接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8.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的意思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选B。
19.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答案】A
【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故选A。
20. 近年来,我国领导人出访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这表明 ( )
A. 我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C. 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D. 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极力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但尚未建立,故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故B错误。根据材料“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可以看出我国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并未体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故C错误。根据材料“我国领导人出访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加强联系、深化合作”,可以看出我国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表明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如图一则新闻报道中采用的图片,被命名为《乔的笑》。对该图片,小历同学的解说:“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历史事件是2011年APEC上海会议取得成功。”小历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答案】
小历的说法是错误的。理由:图所示的《乔的笑》图片所展现的内容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史实并不是2011年APCE上海会议取得成功。所以小历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据图片《乔的笑》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所以小历同学的说法错误。
22.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岘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於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於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 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舰长王峰说:“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1)根据材料一,与前代相较,李鸿章对边防安全有什么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道光二十一二年”震动全局之事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挽联,是光绪帝写给哪位在黄海海战中殉国的民族英雄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国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海防的建议。(8分)
【答案】
(1)重点放在加强东南海防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邓世昌。
(3)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4)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增强海防意识,重视海洋开发和管理,增加海防投入,提高军事科技力量,增强海军力量,培养军事人才,改进军事装备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李鸿章对海防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具备分析理解、归纳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李鸿章认为当今关键不再塞防,而在东南海防;第二小问,据题干关键时间1841~1842年,可知是鸦片战争。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联系所学回忆再现作答。
(2)本题考查甲午海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并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具备分析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可知是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化海军;第二小问,中国的海防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可联系所学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不改革传统政治体制,只学习西方技术。
(4)本题考查建设强大海军的意义以及对加强海防的建议。第一小问,依据“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理解,从投入、人才、科技和改善装备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言之有理亦可。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郑策士《中国外交部成立二三事“另起炉灶”开新篇》
材料二 如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表现。(提示:方针政策)(6分)
(2)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声音”。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4分)
(3)对比旧中国和新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局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不平等的、屈辱外交;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是硬道理;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可知,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表现是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声音”。据材料二“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声音”主要指首次提出并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对比旧中国和新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局面可知,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是硬道理;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4.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3月打响以来,反反复复,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美关系已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回顾历史,两国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敌视摩擦】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A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1) 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那一对策?(2分)

【出现转机】
材料二: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年代初,改善中美系成为两国同的要求,中关系出现转机。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2分)

【握手言和】
材料三:如图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3) 如图所示的事件名称是什么?20世纪年代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重大的外交成就还有那些?请你写出一个。(4分)

【期待共赢】
材料四: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后,唐的德,特朗普明智的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于以确认。
--2017年2月15目《中国日报》
(4) 最早和当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8分)
【答案】
(1)抗美援朝战争。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联合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尼克松;唐纳德?特朗普。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合作、发展友好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2)依据材料二“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年代初,改善中美系成为两国同的要求”可知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依据所学可知图片所示内容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还有联合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据材料三“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之后,唐纳德?特朗普明智地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予以确认。”可知,当前特朗普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通过探究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是世界大国,同时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与稳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合作、发展友好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