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2 20:19: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3张PPT。马南邨(cūn)主讲老师:邓点点自传文“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
笔名马南邨、邓云特等。福建闽侯人,无产
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
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
位书画收藏家。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
冤去世。作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
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熔
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品:《中国救荒史》、
《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
(与吴晗、廖沫沙合著)等。《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961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后来结集成书。驳论与立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
二、批驳对方论据不真实,难以置信
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赞同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树靶子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提出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辩证思维)表达观点片面引用出处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挖源头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前提重要性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析含义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含义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反面例证举例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明态度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正面例证过渡句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càn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正反对比强调“会意”正面论证引用全面解释对“不求甚解”的曲解再释义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 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4321不求甚解 马南邨(cūn) 亮观点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总结树靶子(1)
挖源头(2)
析含义(3、4)
明态度
再释义
亮观点(9)反面例证(5)正面例证(6)正反对比全面解释(7)正面论证(8)2、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3、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4、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5、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摆出批驳的靶子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作者明确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2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证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3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4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不死抠字眼,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 第5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6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7、8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第9段,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又提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给读者以有益的建议。(主要观点)态度:
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
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
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列举诸葛亮的例子,从正面论证,很多有成就的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从而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怎样理解句子中“死读”“活读”的含义?“死读”是死抠一字一句,不顾精神实质,“活读”是灵活解读并运用,举一反三。本句再次阐明“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才是正确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为什么列举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列举读书时有关影响“会意”的种种问题,意在告诉读者,不应该被这些阻隔,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而应该反复读,才能开卷有益。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如何的?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意
举例证
结上文(递进结构)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
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文章是一篇驳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驳论文: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观点或主张。 一般论证思路:
树靶子——做批驳——亮观点 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相同点: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说说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不同点:
(1)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3)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如夏日牡丹;《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如秋菊傲傲。《不求甚解》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