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第三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第三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1 18: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学习目标1. 掌握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 掌握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
3. 理解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4. 结合区域,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预习清单一、工业区位因素
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人文因素:市场、劳动力、动力、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环境等。
3. 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综合成本最低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应该靠近原料产地布局,以节约运输成本。
5. 产品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应该接近消费市场布局。6. 高耗能工业应布局在能源丰富的地区,以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7. 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分布的重要因素,工业分布在交通运输便捷的地区,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8.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工业,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应分布在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9. 文化、个人偏好因素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
1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是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3.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促使了完全依赖互联网信息的新型工业企业出现。这说明信息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
4.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使原来靠近市场布局的区位,改变为临近原料地布局,同时因运输成本的降低,产品可输送到更远的市场,扩大了市场范围。
5.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延长了很多不便于长途运输的产品的保质期,使工业布局可以摆脱临近市场的要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问题探究一、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各种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例1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
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
主要分布省级行政区域(2010 年前)。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
A. 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 良好的生态环境
C. 充足的原料供应 D. 良好的工业基础(2)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
A. 交通线 B. 输电线
C. 绿洲 D. 荒漠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电力资源充足,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廉价而充足的电力。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铝土资源不丰富,经济较为落后,工业基础差。
(2)电解铝厂水污染严重,西北地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减轻对当地的污染,电解铝厂应远离绿洲地区。
答案:(1)A (2)C[2019·广东深圳检测]章丘素有“铁匠之乡”的美誉。据统计,20世纪 50 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73 万,约有 38 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2018 年 2 月,随着某美食类节目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 6 000 倍,生产、库存的铁锅被“抢
光”,一时间,章丘“无锅”。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
A. 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 B. 铁矿丰富,原料充足
C. 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 D. 政策支持,财政补贴高
(2)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 缺少铁匠艺人 B. 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 C. 锅具品质下降 D. 传统技艺的缺失
(3)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  )
A. 提高章丘铁锅价格,降低公众购买愿望 B. 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
C. 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 D. 改进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变式训练A B C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例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 ;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 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 3 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 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 年 4 月底,K 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 110 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2)题。
(1)K 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 原料价格 B. 劳动力价格 C. 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2)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
A. 原料使用量 B. 劳动力使用量 C. 运输量 D. 设备费用解析:(1)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在原料价格、劳动力价格方面不占优势,但
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较好,因此选择在美国建厂。
(2)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 B 项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难降低,A 项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 项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更新换代,投资可能增加,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 项错误。
答案:(1)C (2)B[2019·河北唐山模拟]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20世纪 80 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我国并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90 年代,该类型企业向我国内陆城市扩张,并且由早期以合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独资为主的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20 世纪 80 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我国沿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
A. 工业基础好 B. 廉价劳动力 C. 国家政策 D. 海运便利
(2)对比沿海,我国内陆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
A.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B. 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
C. 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D. 地方政策更优惠
(3)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我国后由合资到独资方式的转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 知识产权的保护 B. 经济利益最大化C. 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D. 提高资本利用率C B B变式训练21 世纪以来,我国服装工业实施“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策略,进口美国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纱和坯布、日本和韩国的面料,加工后出口成衣。在当今全球服装出口总值中,中国制造的服装占到 1/3。据此完成 1— 2 题。
1 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规模和产品种类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 B. 市场 C. 生产技术 D. 劳动力
2 据材料可知,我国此类服装产业应布局在 (  )
A. 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中西部地区
B. 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C. 原料丰富的地区
D. 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课堂检测 BD本栏目下题目解析见《中学教材全解》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据此完成 3—4 题。
3 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动力 D. 原料
4 假如产品的销售价格相同,那么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
址在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DC 下图反映 2015 年某地四种农产品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随运输距离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5—7 题。
5 从运输成本考虑,最适合远销国际市场的农产品
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以产品①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中,宜优
先接近(  )
A. 原料产地 B. 市场 C. 技术 D. 能源基地
7 产品③的运输成本比例达 50%时,产业的盈利接近 0,产品③的市场半径通常不超过 (  )
A. 150 千米 B. 200 千米
C. 250 千米 D. 300 千米配套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D  AC 下图是我国造纸业分布图。据此完成 8—9 题。
8 从图中可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
A. 技术、政策
B. 原料、交通
C. 水源、市场
D. 能源、劳动力
9 从环境角度分析,造纸厂应布局在 ( )
A. 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B. 河流的下游
C. 远离居民区的位置
D. 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