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
起_________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
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质量2.分类: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环境_____: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
污染、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2)_____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
(3)_____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污染酸雨生态资源[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 )
②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二、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激疑】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提示: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能力 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成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典例示范】
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
A.华北平原 B.辽中南工业区
C.四川盆地 D.京津唐工业区(2)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
A.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
D.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酸雨形成的条件: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和降水量大。酸雨严重区域的判断从以上两点分析即可。
(2)防治酸雨的途径只能从酸性气体的排放入手。【解析】(1)选C,(2)选D。第(1)题,酸雨产生的原因是大量酸性气体排入大气中,四川盆地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释放大量酸性气体,加上南方地区降水多,酸雨危害严重;华北平原、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酸雨危害小。第(2)题,酸雨产生的原因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植树造林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少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与防治酸雨没有关系。【补偿训练】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1)选B,(2)选A。第(1)题,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的位置,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分析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面积大约60百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240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要因素。【素养探究】
石材加工主要包括“锯割加工—研磨抛光—切断加工—凿切加工—火烧加工—辅助加工及检验修补”等环节,生产过程水、电消耗量大。 贵州安顺市(下图)致力于推动当地石材产业发展,但目前石材加工制成品多为单一板材,异形石材、家装家饰、文化雕刻等高附加值产品比较缺乏。现已初步探明安顺市石材共有17个品种,资源量约为6.98亿立方米。(1)(区域认知)安顺发展石材产业有哪些自然条件的优势?
提示:石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品种多;水能丰富,煤炭储量丰富;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2)(综合思维)石材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提示:开采石材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石材加工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废矿堆放会占用、破坏大量耕地;长期过度开发会引起石材资源枯竭等。课件40张PPT。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人类与_________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
活动都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
境。地理环境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广度和谐论电子计算机生态【激疑】 工业革命后,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程度。工业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观念: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由片面追求____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多目
标模式转变。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
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可持续发展。GDP(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②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传统发展模式:以扩大_________、增加产品质量和
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生产规模(2)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
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
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实现_________
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
耗。
清洁生产(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高耗粗放型向_________
型、更多地依靠可更新资源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资
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高效集约(4)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
构建_________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形成能耗
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
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
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绿色产业(5)生态保护: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的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①构建绿色低碳_____发展的经济体系;
②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_____创新体系;
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循环技术⑤推进荒漠化、石漠化、_________的综合治理;
⑥严格保护_____;
⑦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
⑧建设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水土流失耕地(2)从我做起: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好生态环璄,使我们的_________也能获得满足自
身需求的能力。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_______,
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需要共同建设持久和
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
界。子孙后代地球村[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
系。 ( )
②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③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 )
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
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能力 分析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
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
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
一种模式。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典例示范】
(2019·温州模拟)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日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人们的响应而推广,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回答(1)、(2)题。(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思路点拨】解决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区别;
(2)绿色生活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解析】(1)选C,(2)选D。第(1)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属于生产行为;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都属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第(2)题,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例如:救助物种,保护自然;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循环回收等。【补偿训练】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据此完成(1)、(2)题。(1)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 ( )
A.林业生产 B.畜牧养殖
C.种植业 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2)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 (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改善了生态环境
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
D.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的循环经济是围绕油菜、水稻、小麦等生产而发展兴起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该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C正确。第(2)题,循环经济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不能实现零排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素养探究】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下图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稻鱼共生”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提示: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 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可能对当地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利于文化传承,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