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交通运输
1.概念:指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
特定路线实现_____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生产和_____、城市和乡村、各地区和各
部门的重要纽带。空间消费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变化:
(1)古代北方:马匹和马车,陆路交通为主;
(2)古代南方:河网舟楫,_____为主;
(3)现代:公路、铁路、_____、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形成交通运输网络。水运水运2.意义:
(1)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_________,增
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2)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导致区域和城市间的_____联
系日益强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交通时间经济【激疑】
历史上以水运为主的时期,城镇分布和聚落形态有何特点?
提示:城镇多沿江河、湖泊以及沿海港湾伸展,聚落形态多呈条带状分布。三、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古代水运地位突出,很多城市沿 _____发展。
(2)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古代许多城市依托
陆路交通发展。河流(3)_____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
(4)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
市_____带来很大影响。
铁路格局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作用。
①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提高
可达性,强化区位优势,促进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形成_______。
②经济带是以_____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
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经济带交通(2)经济带分类。
①沿海型:以_____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
为发展轴;
②沿河型: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
以_____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港口河流③沿路型:以_____、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
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④复合型: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形成
_____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综合【激疑】
首都北京和全国最大城市上海之间修建了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为什么还要修建京沪高铁二线?
提示:京沪线已经饱和,为缓解旅客运输压力,修建京沪高铁二线。同时,二线沿途所经地区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二线的修建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交通运输方式时空变化: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典例示范】
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效率越高
B.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
C.交通运输负担大,投入产出效率高
D.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小(2)下列关于地形与交通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种类单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小
B.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低
C.平原地形,交通运输方式种类多
D.相对高度小的地形,交通运输网密度大【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明确图中地形复杂程度、人口经济密度、交通运输负担、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地形与交通运输的关系。【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中箭头方向表示
某因素影响增强,结合曲线形态,地形越复杂,投入产出
效率越低;地形越复杂,人口经济密度越小;交通运输负
担大,投入产出效率低;交通运输负担小,人口经济密度
大。第(2)题,地形种类单一,如山区,人口经济密度小,
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负担大;地形复杂,区域交通运输线路建设成本高;平原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限制少,种类多;相对高度小的地形,如青藏高原内部,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素养探究】
“第三亚欧大陆桥”以深圳港为起点,昆明为枢纽,经缅甸、印度等21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的荷兰鹿特丹,全长约15 000千米。此陆运通道将比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要短3 000千米左右,时间更是将缩短一半以上。(1)(区域认知)说出第三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战略地位。
提示:连接东亚、东南亚、西亚的中枢,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桥梁,横贯亚洲、欧洲的纽带。(2)(综合思维)与第一、二亚欧大陆桥相比,第三亚欧大陆桥有哪些优势?
提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较好,整个大陆桥避开了高寒、沙漠地区,相邻港口无封冻期;沿线地区分布有密集的铁路网;连接了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航线密集,可将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结合在一起;连通了亚洲和欧洲,市场前景广阔。能力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典例示范】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 ( )
A.沿铁路延伸
B.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受地形的影响
D.沿河流延伸(2)从1980年到2013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B.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思路点拨】解决此类问题要从以下两点思考:
(1)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分析城市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2)着重考虑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解析】(1)选D,(2)选B。第(1)题,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河流延伸。早期城市形成时,没有铁路的影响,与沿河公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不是垂直。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第(2)题,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不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没有明显变化。【补偿训练】
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1979年运河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解散。下图示意德州市位置,据此完成(1)、(2)题。(1)明代诗人朱德润的诗中描绘德州漕运:“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但后来德州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2)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城的唯一发
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高速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解析】(1)选C,(2)选D。第(1)题,由于有京沪高铁、公路、海运等新的更为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德州附近的运河航运地位下降,靠河运起家的德州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第(2)题,高铁对沿线地区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会对德州的空间形态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素养探究】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始凿于元朝,明清两代运河繁荣时期,济宁成为全国漕河管理中心,被称为“运河之都”。但由于黄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通航。(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明清时期,济宁市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全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沿线人流、物流集中,济宁依靠大运河漕运而兴盛。(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明清以后,济宁市曾一度衰落,在全国的地位也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
提示:大运河淤塞,运河运输地位下降;京沪铁路建成。课件54张PPT。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区域发展战略
1.概念: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_______、稳定性、可持续性等。经济社会长期性3.要求: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_____规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
先,谋求共同富裕。
自然4.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注重缩小地
区发展差距,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_____的发展。
(2)改革开放之初: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大力发展_____
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内地外向(3)新时期。
①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
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_____经济带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_______建设,以国家级经济
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
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长江大湾区②支持革命老区、_____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
快发展。
③提升国家_____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民族海洋[连一连]将我国四大地区与对应的省份连线。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范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2.意义:
(1)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_____经济带;
(2)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_____发展带;
(3)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_____________带;
(4)我国_____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内河协调对内对外开放生态【激疑】
结合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比一比二者有什么不同。 提示:长江流域是自然区划,指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汇水区域,以分水岭为界。长江经济带是人为划分的区域,以行政区划为界,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流域的面积小于长江经济带。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内容: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
“一体化”发展,建立_____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
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行政2.重点:疏解北京___________,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
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
务一体化,建设以_____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
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要统筹规划建
设、交通运输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非首都功能首都3.内容:以_____型都市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
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
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市 _________
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环境容量
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生态空间布局能力1 我国四大地区的地理背景及发展方向
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1.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四大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归纳如下:2.四大区域的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典例示范】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优化开发区域。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下图为2013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总GDP比较(单位:亿元)。据此完成(1)~(3)题。(1)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
A.资源能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
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
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3)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判断三大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区域特点分析其成因。
(2)根据问题的成因分析解决措施。【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图中所示
的是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GDP的数值,不能看出资源
是否短缺及污染是否严重;由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中
核心城市GDP与其他城市GDP相差悬殊,所以可判断出京
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图中只显示各城市GDP的
数值,并没有显示各城市GDP的增长率,所以不能判定经济发展后劲情况。第(2)题,京津冀城市群出现内部
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联系较弱;京津冀城市群
以北京为中心,GDP总量高,经济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衰落是必然的,但不是成
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京津冀内
部交通联系便利。第(3)题,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
展不平衡的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从而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可以通过交通带动落后城市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素养探究】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1)(区域认知)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2)(综合思维)嘉兴市今后应如何优化产业结构?
提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能力2 掌握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空间格局:2.发展优势:3.发展战略:
(1)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3)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5)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
(6)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7)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典例示范】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判断是否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2)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解析】(1)选B,(2)选B。第(1)题,题干中提及“长江
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
源属于“大开发”, 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
(2)题,长江上游经济圈主要为重庆与四川,土地面积广
阔、矿产资源丰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较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较低。
【素养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京津冀地区实现了城际交通一体化;在产业上北京以外迁为标志,与河北、天津签署了科技、市场等多项区域的合作协议。下图为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规划图。(1)(区域认知)何种自然因素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提示:水资源不足。(2)(综合思维)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规划对该地区工业发展有何影响?提示:交通一体化,物流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多项区域合作,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工业的共同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北京企业的外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北京产业的调整,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高精尖新产业的发展。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一、海洋权益
1.概念: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
2.内容: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依据。
(1)对传统的基本海洋法律制度,如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等进行细化。
(2)制定了许多新的海洋法律制度,如专属经济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科学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制度。[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一般情况下,从领海到公海,沿海国海域管辖权限逐
步缩小。 ( )
②领海的地位低于领土。 ( )
③我国领海基线是以直线基线法确定。 ( )√×√[填一填]在下图空格中填写适当的词语或数字。提示:①12 ②专属经济 ③公海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1.提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
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_________。
2.海洋强国: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_____
_____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海洋强国管控海洋3.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布局:
(1)坚持_____统筹发展。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创新_________。
(4)保护海洋_________。陆海海洋科技生态环境(5)维护海洋权益。
(6)全面参与全球_________。海洋治理【激疑】2019年3月10日上午8:30,“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为期4个月在印度洋试验性应用科考任务,返回三亚码头。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深海探测?
提示: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深海探测可以发现这些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做准备。能力1 认识各类海域的划分及相关权益【典例示范】
读下图,完成 (1)、(2)题。(1)上图能正确表示一个沿海国家毗连区范围的是
( )
A.a B.b C.a+b D.a+b+c(2)各国船只在④海域享有的海洋权益是 ( )
A.享有主权及其上空和底土
B.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C.海洋强国可以有效声称将其置于其主权之下
D.应用于和平目的【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图示入手,区分海域名称。该图中,a为领海,b为毗连区,a+b+c为专属经济区,④为公海。【解析】(1)选B,(2)选D。第(1)题,毗连区是连接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从量算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读图,图中能正确表示一个沿海国家毗连区范围的是b,a 表示领海范围,a+b+c是专属经济区范围。第(2)题,由图可知,④海域为公海,任何国家不得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公海应用于和平目的。【补偿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1)水域①是 ( )
A.内水 B.毗连区
C.公海 D.领海
(2)专属经济区包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1)选A,(2)选D。第(1)题,水域①位于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为沿海国的内水。第(2)题,②为领海,③为毗连区,②+③+④为专属经济区。【素养探究】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位于25°N~26°N,123°E~124°E,面积约4.3平方千米。图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具体范围图,图2为我国钓鱼岛照片。(1)(区域认知)图1中A点的领海线距我国的领海基线距离是多少?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12海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为什么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提示:在历史上,明朝初期钓鱼岛就已明确属中国所有,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所谓“归属不明”的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3)(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简述建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提示:有利于巩固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有利于增加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维护我国渔民正当的合法权益。能力2 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典例示范】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的时间一般在 ( )
A.9 月到 11 月 B.12 月到 2 月
C.3 月到 5 月 D.6 月到 8 月【思路点拨】本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赤潮的发生与污染物的浓度和适宜生长的温度有关。
(2)夏季水温较高,且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易于形成赤潮。【解析】(1)选A,(2)选D。第(1)题,赤潮易发生在20~
30 ℃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
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
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
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
长。第(2)题,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素养探究】
为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浙江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海岛,如港口物流岛、海洋旅游岛、海洋科技岛等。下图为“浙江省舟山群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其中乙岛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中国最美的海岸线”。(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据材料指出甲、乙两岛的主要开发方向,并说明理由。
提示:甲岛:港口物流;理由:避风港湾,可建大型集装箱码头;有跨海大桥和高速公路与宁波市相连。
乙岛:海洋旅游;理由:优美的海域风景;靠近普陀山;有跨海大桥和机场,交通便利。(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说明渔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可能产生海洋环境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提示:问题:渔业资源减少;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措施:控制海水养殖规模或实行休渔期制度或发展海水增殖养殖和海洋牧场;控制旅游规模;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强化管理,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