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21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21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18:34:06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5课 三大改造人教版(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1--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制作:崔强2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目标知识结构3制作:崔强4制作:崔强新课讲授制作:崔强5第一个农业合作社新课讲授新课讲授6制作:崔强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 :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制作:崔强7新课讲授(3)发展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4)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8制作:崔强农民结队报名入社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新课讲授9制作:崔强新课讲授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新课讲授12制作:崔强新课讲授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通过工商业的调整,使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2)时间:1954年起新课讲授
(3)方式: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4)创举: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新课讲授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新课讲授2.三大改造的完成
(1)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新课讲授
(2)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新课讲授课堂小结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D 当堂达标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 当堂达标21制作:崔强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