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19:49: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 邓稼先 B. 杨振宁 C. 侯德榜 D. 华罗庚
2.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 战略核潜艇 B. 人造地球卫星 C. 长征运载火箭 D. 原子弹
3.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成功研制体现了我国在哪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A. 社会生活 B. 贸易外交 C. 文化教育 D. 国防科技
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
A.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 与美国展开了军备竞赛
5.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和(  )
A. 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 氢弹、实用通讯卫星 C. 导弹、人造卫星 D. 导弹、通讯卫星
6.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抗体按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 神舟七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六号
7. 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从而唱响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航天成就的是( )
A.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B. 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C. “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 D.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8.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飞天第一人是( )
A. 杨利伟 B. 刘洋 C. 费俊龙 D. 翟志刚
9. 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
A. 长征胜利 B. 重庆谈判 C. 开国大典 D. “两弹一星”
10. 他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莫言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选项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成就的是
A. 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诞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
12. 宁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了屠呦呦的故事。下列哪项科技成果定会展现在这个故事中( )
A. 研制“两弹-星”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发现青蒿素 D. 发明纳米技术
13.屠呦呦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 )
A. 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 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 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 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14. 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使用票证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产力低,经济落后 B. 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C. 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D. 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15. 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6. 下列流行于老百姓中的歌谣,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是
A. 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 B. 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
C. 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 D. 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
17. 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
(单位:公斤)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8. 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 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 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19.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长途旅行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不少大城市修建了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 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 B. 航天科技的进步
C.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D. 商品经济的繁荣
20. 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微信、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以上事实说明了( )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④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束缚住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非选择题(共60分)
21.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10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前1世纪-400年 401-1000年 100-1500年 1500-1840年
所占比例 62% 71% 58% 4%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 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6分)

(2) 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外交两方面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 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两弹一星”领域成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撤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 根据材料一图一分析,这位科学家一生从事了哪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分)
(2) 根据材料一图二分析这位科学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后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哪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4分)
(3) 材料二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4) 你从以上三位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4分)

24. 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18分)
【古代篇】
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材料一中的诗句里,涉及了哪些中国古代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8分)

【近代篇】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受西方影响建立了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
材料三:“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詹天佑
(2) 材料二中“轮船招商局”的出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有关?阅读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谈一谈詹天佑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的局面?(4分)

【现代篇】

材料四:“共享单车”的推出,不但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作用,推出后受到各方称赞。但是共享单车受到的宠爱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无序投放,乱停乱放、违法骑行、侵占共享单车私用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日益增多且更加便捷。观察图一、二、三,你认为现代出行方式应该具有哪些特点?阅读材料四,你认为“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并提出你的解决意见。(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
A. 邓稼先 B. 杨振宁 C. 侯德榜 D. 华罗庚
【答案】A
【解析】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两弹城”内的两弹元勋是邓稼先。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 战略核潜艇 B. 人造地球卫星 C. 长征运载火箭 D. 原子弹
【答案】D
【解析】据“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可知,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的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
3.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成功研制体现了我国在哪一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A. 社会生活 B. 贸易外交 C. 文化教育 D. 国防科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两弹一星的有关知识。“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它体现了我国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故选D。
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
A.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 与美国展开了军备竞赛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项表述有误,中国没有与美国展开了军备竞赛。故选D。
5.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和(  )
A. 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 氢弹、实用通讯卫星 C. 导弹、人造卫星 D. 导弹、通讯卫星
【答案】C
【解析】“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成果研制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C。
6.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抗体按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 神舟七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D. 神舟六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知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故A错误。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飞船,故B错误。依据“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可知,“这个飞船”是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正确。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故D错误。故选C。
7. 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从而唱响了“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航天成就的是( )
A.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B. 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C. “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 D.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航天成就。题干问的是航天成就,所以可以直接排除军事领域的成就选项BD;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属于航天成就,但不符合“新时期”(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限定;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符合题意。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8.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飞天第一人是( )
A. 杨利伟 B. 刘洋 C. 费俊龙 D. 翟志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BCD。故选A。
9. 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
A. 长征胜利 B. 重庆谈判 C. 开国大典 D. “两弹一星”
【答案】D
【解析】题干给出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设问考查可选的题材.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弹一星”属于这个阶段.A和B发生在革命时期;C标志着新中国成立,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故选D.
10. 他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屠呦呦 D. 莫言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下列选项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成就的是
A. 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诞生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成就。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是1956年制造成功的,B是1964年试验成功的,D是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故选C。
12. 宁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了屠呦呦的故事。下列哪项科技成果定会展现在这个故事中( )
A. 研制“两弹-星”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发现青蒿素 D. 发明纳米技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相关知识。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和屠呦呦无关。故排除ABD。故选C。
13.屠呦呦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月,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 )
A. 医学发展处于世界首位 B. 注重鼓励科技创新
C. 对外学术交流频繁 D. 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反映出我国注重鼓励科技创新。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故选B。
14. 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使用票证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产力低,经济落后 B. 物资匮乏,计划供应
C. 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D. 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衣食住行的变化的原因。建国后,因为我国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导致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民要买东西需要使用各种票据 。故选A。
15. 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材料中的“肉、鱼、菜…牛奶”等说明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
16. 下列流行于老百姓中的歌谣,属于改革开放前的是
A. 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 B. 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
C. 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 D. 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是计划经济,物质资源较匮乏的,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在改革开放前出现的,故D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故排除ABC。故D正确。
17. 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
(单位:公斤)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 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答案】D
【解析】仔细分析图表信息可知,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粮食、肉类、禽类和奶类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当时不是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故选D。
18. 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  )
A.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 我国已经没有贫困人口 D. 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 习近平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故选A。
19.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长途旅行可以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不少大城市修建了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 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 B. 航天科技的进步
C.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D. 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C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汽车、火车、轮船”“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体现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与电信网络的形成无关,故A错误。航天科技与“汽车、火车、轮船”无关,故B错误。材料的关键信息“汽车、火车、轮船”“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体现了交通工具多样且速度越来越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的关键信息“汽车、火车、轮船”“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错误。故选C。
20. 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微信、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以上事实说明了( )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④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束缚住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步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是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列世界前列。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的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本题的④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束缚住了是错误的。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10分)
【答案】
有道理,邓小平进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富起来,袁隆平培育推广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前1世纪-400年 401-1000年 100-1500年 1500-1840年
所占比例 62% 71% 58% 4%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 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6分)

(2) 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外交两方面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 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两弹一星”领域成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2分)

【答案】
(1)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答出两点即可)
(2)技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3)巩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适应社会需要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上的延续。宋朝……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可知,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2)由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3)由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知,“两弹一星”领域成就巩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适应社会需要等。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撤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 根据材料一图一分析,这位科学家一生从事了哪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分)
(2) 根据材料一图二分析这位科学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后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哪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4分)
(3) 材料二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2分)
(4) 你从以上三位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4分)
【答案】
(1)领域:原子能。
(2)领域: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
(3)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4)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
【解析】
(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一可知,图一是邓稼先,这位科学家一生在原子能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2)仔细观察材料一图二可知,图二是钱学森;这位科学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后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3)据材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撤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他”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
24. 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18分)
【古代篇】
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材料一中的诗句里,涉及了哪些中国古代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8分)

【近代篇】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受西方影响建立了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
材料三:“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詹天佑
(2) 材料二中“轮船招商局”的出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有关?阅读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谈一谈詹天佑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改变了“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的局面?(4分)

【现代篇】

材料四:“共享单车”的推出,不但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作用,推出后受到各方称赞。但是共享单车受到的宠爱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无序投放,乱停乱放、违法骑行、侵占共享单车私用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日益增多且更加便捷。观察图一、二、三,你认为现代出行方式应该具有哪些特点?阅读材料四,你认为“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并提出你的解决意见。(6分)
【答案】
(1)马,帆船;畜力、人力。
(2)洋务运动;修建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3)选择多样化、出行零换乘、网络信息化、绿色环保等(任意一点即可);个人素质问题、管理制度有漏润不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加强公共安全、社会公德的宣传,完善管理制度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知,材料一中的诗句里,涉及了马,帆船等中国古代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畜力、人力。
(2)材料二中“轮船招商局”的出现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有关。据材料三和所学知,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他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改变了“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的局面。
(3)观察材料图片可知,现代出行方式应该具有选择多样化、出行零换乘、网络信息化、绿色环保等特点。“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无序投放,乱停乱放、违法骑行、侵占共享单车私用等问题的形成原因有个人素质问题、管理制度有漏润不到位等。为此应加强公共安全、社会公德的宣传,完善管理制度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