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从,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簇新( ) 捷报( ) 蠢笨( )
suì洞( ) jié报( ) jiān灭(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喷________而出 血雨________风 伤________累累 取义成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2分)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________》《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海燕》原名《海燕之歌》,是他的短篇小说“幻想曲”《________》的结尾部分。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B.郊原如海,房屋如舟。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D.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应当重视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少年儿童从小学会做人。××中学结合本地人文特色,倾力创造“敬文化”校园,培养学生“敬已、敬人、敬物、敬业”的“四敬”品质,是实实在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举。
A.将“历史悠久”或“源远流长”任意删掉一个。
B.将“发展和传承”改为“传承和发展”。
C.把“倾力创造”改为“倾力打造”。
D.把“践行”改为“实践”。
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再补上两句,使整首诗变得完整。(2分)
大自然是一首诗
一首哲理诗
你只要用心阅读
就能获得一个又一个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
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
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青松不惧风雪
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三个备选词语填入下列语段(只填序号),使语段表意恰当。(2分)
①主题 ②手法 ③意境 ④情感
现代诗虽然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但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鉴赏时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去感受诗歌的优美____________,理解诗歌的深刻____________,品悟诗歌的真挚____________,分析诗歌的精彩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读懂了一首现代诗。
8.阅读下列语段,从中提取出有关“朦胧诗”的三组关键词。(3分)
肇始于70年代末的朦胧诗运动,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和开端。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这种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象征等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朦胧、主题多义等特征。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9.语文学习离不开精彩的课外活动。振兴中学正在举行“第二届读书节”活动,请完成下列综合性学习。(8分)
(1)读书节期间,有一场青春诗歌朗诵会,如果由你担任主持人,请准备一段简单的开场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节期间,学校准备举办一次“我最爱的一本书”推荐活动,请参照下列例子,向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书。(3分)
示例: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红楼梦》,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这部“旷世奇书”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还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有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疗保健、饮食、玩器、服饰、建筑、礼仪、风俗人情世故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令读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节期间,准备邀请学校校友、当地著名作家丁老师给同学们做读书报告,时间定在本周五下午。如果由你去邀请丁老师,你该怎么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按要求答题。(5分)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②。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钻龟、祝蓍: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②颈联的意思是:周公在辅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王莽未篡权前,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
10.诗人以“赠君一法决狐疑”作为诗的开头,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完这首哲理诗后,你从中感受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诗歌,按要求答题。(10分)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2.诗歌第一小节描绘了一幅非常感人的画面,请为这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第二小节,诗人是如何通过一条红围巾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第三小节,为什么诗人“为了一根刺”曾向母亲哭喊,如今“戴着荆冠”也不敢发出一声呻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的最后,诗人用“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来比喻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第三小节,为什么诗人“为了一根刺”曾向母亲哭喊,如今“戴着荆冠”也不敢发出一声呻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的最后,诗人用“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来比喻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散文诗,按要求答题。13分)
贾湖骨笛
●华一君
①说到笛子,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样的诗句,隐隐约约觉得,“笛子”“二胡”这类乐器都是从“胡人”那里来的吧?
②可能许多人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可是,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贾湖骨笛”给这种猜想画上了句号。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也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大向前延伸。
③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约1.5千米处,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名为贾湖。湖边有一个村庄,叫作贾湖村,村民世代傍水而居,平静度日,繁衍生息。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正是中原腹地,华夏文明世代不息,在此繁衍。
④1984年至2001年,考古队经过前后几轮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古文物,包括三十多支截取仙鹤尺骨制成的骨笛。除去半成品和残破者外,真正比较完整的骨笛有六支:一支五孔、一支六孔、三支七孔、一支八孔。这些远古的遗物因为是在舞阳县贾湖村被发现的,人们便按照习惯将它们命名为“贾湖骨笛”。
⑤【A】在这批骨笛中,最著名的一支是1987年在贾湖村裴李岗遗址墓葬中出土的7孔骨笛,它全长22.7厘米,通体呈土黄色,晶莹如玉。现在,人们说的贾湖骨笛通常是单指这一支笛子。
⑥骨笛,顧名思义是用骨头做成的。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和动物的骨头全是中空的,尤其是手臂和腿的中空情况更明显。但是,并非所有中空的长骨都可以做笛子,太厚的骨骼就算做成笛子,可能也吹不响。解剖学上把人体前臂内侧(贴近小手指一侧)的一根长骨称作尺骨,鸟类的翅膀上也有这样的尺骨。相比人和其他动物,鸟类的尺骨比较薄,容易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也更容易吹奏曲调。
⑦据考证发现,贾湖骨笛全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做成。【B】丹顶鹤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七倍。将其尺骨两头截去,磨制、钻孔,就可以做成骨笛了。这样的骨笛小巧精致,经久耐用,动物骨骼会随着使用年代增加,不断摩擦,变得光滑玉润,历久弥新。
⑧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中,有一支已经断成三节,但其主人在断口两边相对的地方钻小孔,用线连接固定起来,足见主人对它的珍爱。还有一支二孔骨笛,笛长二十多厘米,呈棕黄色,两端刻有菱形花纹,细如发丝。如此精美的骨笛,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至今还无法确知。
⑨贾湖骨笛的出土,彻底改变了中国音乐历史起源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观点。《吕氏春秋》对中国古乐起源有论述,大致说三皇五帝命人制作乐器,制定乐律,所以后人通常认为中国古乐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贾湖骨笛的出现,将中国古乐的起源一下往前推了数千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⑩虽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比贾湖骨笛更原始、更古老的骨笛,但是它们制作简单,只能算骨哨,与贾湖骨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贾湖骨笛是一个系列,前后出土的三十多支骨笛,属于不同年代,很好地揭示了贾湖骨笛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使用贾湖骨笛吹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证明贾湖骨笛是出土后依然可以使用的乐器。另外,经测试发现,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民歌,甚至可以吹奏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歌曲。贾湖骨笛的学术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地域范围,在整个世界音乐史起源的物证中,贾湖骨笛无论在科学实证、年代可靠性方面,还是在音乐艺术成就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
?如今,关于贾湖骨笛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都有发表,贾湖骨笛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16.贾湖骨笛是一支什么样的笛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了突出贾湖骨笛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12分)
住进心底的人
①夏天的晚上,我常常搬着小竹床在姥姥家门口的大树下乘凉,旁边是姥姥的大竹床,姥爷喜欢抽烟,所以坐在我的脚丫那头儿。姥姥在上床之前,总会先点两片蚊香,一片放在我的床头底下,一片放在我的床脚底下,之后就拿着蒲扇帮我扇风驱赶蚊子,渐渐地,我就迷上了那种味道。
②那时候,姥姥和姥爷开了一间杂货店,从杂货店到我们住的房子步行只要两分钟,姥爷却要走十几分钟。那会儿我不懂事,老说他走得慢,还常常学他拄着拐杖走路的样子。他大多数时候总会不在意地笑笑,说我不学好。
③有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儿,她来做客,准备离开的时候,姥爷想去杂货店给她拿点吃的,结果那小女孩儿当着我的面,在姥爷背后有模有样地拄着个棍子学姥爷走路。我二话没说,跑上去冲那个女孩儿的背捶了一拳,那天她上车的时候还在大哭着。此后,我再也没学过姥爷走路。
④我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了12年,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
⑤其实一年级的时候,爸妈就想带我回去。他们找姥姥、姥爷商量的那天,姥爷冲着我爸发脾气,说我爸没良心,非要夺走他的宝贝。那天姥爷气得全身发抖,连晚饭都没吃,我也在姥姥的怀里哭得停不下来。之后,爸爸来一次我就躲一次,生怕他把我带走。
⑥我心甘情愿并迫不及待地决定回父母身边读书,是在三年级的暑假。
⑦暑假里,我回到父母身边,和姐姐们玩耍。她们带着我参观房间,告诉我她们平常在哪里写作业、洗澡、玩耍,还告诉我爸爸妈妈经常带她们上街买衣服。她们还告诉我,如果我回来了该睡哪儿、去哪儿上学,那里还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儿。
⑧暑假快结束了,到了该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跟妈妈说想回来上学,这次姥爷没有阻拦。
⑨晚上,姥爷坐在门口,喘着气跟妈妈说:“三三这孩子特别聪明,很要强,写作业你根本不用操心。她不爱吃葱,炒菜、煮汤都别放。她玩热了就喜欢脱衣服,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喉咙发炎,发烧很难好,你得注意一下。我现在身体不行了,你妈要忙生意,孩子带回去也好。”我站在门后,泪水模糊了眼睛。我忘了当时是高兴还是难过。
⑩姥爷是在我回父母家的一年后去世的,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妈妈是在半夜接到电话的,她红着双眼叫醒我,告诉我姥爷走了。第二天爸爸的朋友开车载我们去姥爷家,车开了多久妈妈就哭了多久。下车的时候,妈妈的腿都软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我一路小跑着到了姥爷家,看到姥爷躺在门口的棺材里,穿着黑色的寿衣。家里的亲戚把我拉到姥爷身边。姨妈让我去抱抱姥爷,把我的小手放在他的手上。姨妈在姥爷耳边轻声说着:“你最疼爱的孩子回来了,你就安心走吧。”
?姥姥有5个女儿,还有一个从远房亲戚那里过继来的儿子。
?姥爷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姥姥都是一个人生活。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要强、能干的老太太、一个人打理杂货店,一个人去城里进货,一个人种菜、做饭,一个人生活。小时候以为所有的大人都是这样,懂事后才知道她有多了不起,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孤独。
?有一年中秋节,我买了一大盒月饼回去看姥姥。晚上吃饭,姥姥边吃月饼边小声说:“你姥爷最喜欢吃月饼了,现在日子好了,他却享不了福了。我叫他别抽烟、别喝酒,他不听啊。”
?我转身望向墙上挂着的姥爷的遗像,黑白的,脸上没有笑,一如既往的严肃。我为姥爷的离去感到遗憾、难过和心痛,如果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去掉国庆节我回去看姥姥,姥姥却跟我说,希望等她离世之后,我能帮她写悼文,还说遗像在很多年前就拍好了,跟姥爷的不一样,是彩色的。她担心家里的小孩儿害怕,不敢来看她。我没当着她的面流眼泪,一个人偷偷跑到门口站了很久。
?人们常常以为,人老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够使他们伤心、难过了;以为他们经历了大风大浪,心里就不会再有什么波澜;以为他们不会再害怕黑夜、孤独;以为他们无欲无求,理应为晚辈着想……所有的以为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其实他们畏惧的事情比我们想的要多很多。他们过一天少一天,连睡觉都担心第二天不能睁开眼,还害怕死了之后被人遗忘。
?这个属于姥姥、姥爷和我的房子越来越旧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都在这个屋檐下度过,他们宠溺我,也教会我勇敢、独立和坚强。可是时光真的转瞬即逝,那些仿佛昨日才发生的事情,原来早已过去多年。
?下雨了,姥姥喊我进屋睡觉,我紧紧地抱着她说,我不要她离开。姥姥说:“傻孩子,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将来我要是离开了,会和姥爷一起在天上保佑你的。”睡觉前,姥姥点了一片蚊香放在床底下。那晚我做了个梦,梦到我跟姥姥和姥爷一起赏月、吃月饼,我们三个没说话,但都笑着。
④住在心底的人,我没打算随着时间忘掉。
20.在对待“我”回到父母身边上学这件事上,姥爷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你从这些临别叮嘱中,读到了姥爷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感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最后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父:儿子,你觉得老爸强壮吗?
子:嗯!强壮!
父:那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
子:嗯!特别厉害!
父:那如果老爸剃成光头练少林功夫怎么样?
子:太好啦!
第二天,儿子看到光头的老爸,高兴地说:爸爸加油,一定要练成高手!
那天,是老爸化疗的第一天……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cù jié chǔn 隧 捷 熄
2.薄 腥 痕 仁
3.童年 春天的旋律
4.C
5.D
6.示例:稻穗低头不语/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谦虚
7.③ ① ④ ②
8.①内在世界 ②整体象征 ③朦胧多义
9.(1)示例: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青春是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为青春而激情高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朗诵,相信这些朗诵,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2)示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这部小说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尊敬的丁老师:您好!学校正在举行第二届读书节,想邀请您去给同学们做读书报告,时间是本周五下午,不知您能否成行?
10.这首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解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口气非常郑重,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对人、对事想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就下结论。(或“时间可以检验一切真伪”)
12.示例:母女梦中相聚图(梦中相聚,难舍难分)
13.红围巾是母亲留下来的,为了不让母亲“特有的温馨”丢失,“我”不忍洗它。小小的细节,折射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14.因为拥有母亲的时候,自然会撒娇,寻求庇护,而现在失去了母亲,孤单无依,一切痛苦只能自己忍受。
15.来比喻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16.示例:它是我国八千年前的古人用丹顶鹤的尺骨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至今能够吹奏。
17.示例:这些诗句里所描写的乐器——“羌笛”“胡琴”,使人们感觉中国古代的乐器好像都是“胡人”发明的。由此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突出骨笛是产自中原的乐器,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18.示例:(1)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它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令人信服。列数字,通过具体数据来介绍笛子的长度和孔数,给人具体的印象。打比方,描写它的外形,“晶莹如玉”,让人了解它的质地特点。
(2)作比较。通过比较,说明用丹顶鹤尺骨做笛子的原因和作用。
19.示例:①用世界其他地方发现的笛子进行比较,说明它们不是一个档次,其他地方的只能是骨哨,而它才是真正的乐器;②用演奏来说明,它不仅能够吹出民歌,而且能够吹奏少数民族和外国歌曲;③研究它的论文在外国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表明得到全世界的认可;④它被铭刻在“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表明它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价值。
20.先是坚决不同意,后来又同意了。之所以同意,是因为“我”长大了,自己想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姥爷知道,再强留“我”就是对“我”不负责任。
21.不想“我”离开的难舍难分之情,对“我”的深深关爱之情。
22.议论。人越老,害怕的事越多,作为晚辈,要理解老人,关爱老人。
23.不可以。这一段点题,与“住进心底的人”遥相呼应,同时抒发了对姥爷、姥姥的思念之情。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